-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先秦文论;第一节概述;先秦对“文学”概念的认识;第二节《尚书·尧典》;《尚书》传世最早的散文文献,是殷周时公文、档案之类史料的汇编,主要为记言,如史官所记的国君对臣子话语,臣对君的说话,出征前誓词,王室的一件大典礼等。
《尚书·尧典》所提出的“诗言志”说,是中国古典诗学与文学批评的奠基之石,朱自清称之为“开山的纲领”。;帝曰:夔,命汝典乐,教冑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译文]帝舜说:夔啊!命令你主管音乐,教育青年,教导他们正直而温和,宽宏而庄严,刚正而不暴虐,平易而不傲慢。诗表达志意,歌把语言咏唱出来,声调随着咏唱而抑扬顿挫,韵律使声调和谐统一。八类乐器的声音协调,不能互相搅乱伦次,神和人听了都感到快乐和谐。夔说:好啊!我们敲击石磬奏起乐来,让打着各种兽类图腾的众多部落随着音乐跳舞吧。
;《尚书·尧典》记载了中国早期的文学理论,其主要文艺思想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诗歌(文艺)的教育作用。舜要求夔用音乐来教化自己的子弟,使他们的品行和德操达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的境界。
2、“诗言志”。即诗歌是用来抒发作者的情志的。概括了诗歌基本特点,也涉及诗歌的认识作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朱自清称之为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序》)。由于儒家往往将“志”解释成合乎礼教规范的思想,导致言志与缘情的对立。
3、诗乐舞一体。(略);诗言志
这一观念在先秦时代相当普遍。如《庄子·天下篇》:“《诗》以道志”;《荀子·儒效》:“《诗》言是其志也”
这里的诗专指《诗三百》,当时被当成一种重要交际工具,赋诗、引诗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被广泛运用于外交、日常等语言交流,诗成为识别和显示贵族身份与教养的重要标志。
如赋诗言志,就是借“诗三百”中的篇章,表达自己的想法。赋诗者往往不管原诗的整体内容,只取其某一点的相同或类似,这叫做断章取义。;由于对“志”的理???不同,形成了三种倾向:
1、重志。志,指规范性的、合乎礼义道德的情。要求诗歌从思想感情上影响人,对人进行道德规范。如孔子“思无邪”,《诗大序》“发乎情,止乎礼义”“温柔敦厚”等。缺点:片面强调了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违背了艺术规律,窒息了文学的发展。
2、重情。强调诗歌对于抒发个体情感的作用。如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以情纬文”。对诗歌艺术规律的总结贡献较大,缺点是忽视文学的社会性、客观性及其教育作用,对文学创作带来了不良影响。
2、情志并重。这是“诗言志”理论的主流。如孔颖达认为:“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刘勰、钟嵘、白居易、叶夑、王夫之等都主张情志并举。这一认识既强调了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又重视文学本身的抒情性特点,标志中国传统诗学对诗歌本质特征的体认已趋于成熟。;第三节《论语》与孔子的文艺思想;孔子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生活在春秋末期,一个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时期。司马迁《史记》:“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摄行政事。其后因道不行,54岁时为实现“天下归仁”政治理想,跋涉数千里,历时13年,先后进入数十邦国,游说七十余位君王。68岁归鲁,晚年致力于教育和整编古籍。他是一位顺应时代潮流所产生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学家、文献学家、教育家。
孔子思想核心就是仁说、礼说。以仁为体,以礼为用。孔子“纳仁于礼”,给礼注入“仁”的新精神,使古老的礼乐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从而建立了“仁礼合一”的政治伦理学说体系,奠定了儒学的根基。其思想学术主要保存在《论语》中。;孔子的文艺思想;2、论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兴观群怨”
——文学的社会作用
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虽是对诗作用的分析,但通用于对一切艺术作用的分析。
“可以兴”:兴,起也。文学作品有感染力量。朱熹注为“感发意志”。即诗可以启发人的意志,可以鼓舞人的奋发向上精神。
;“可以观”,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考见得失”。因为诗歌是现实社会和自然生活的反映,所以可以通过作品来认识当时社会真实的面貌,即“风俗之盛衰”。此外,学诗还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具有知识性。总之“可以观”,说的是文学艺术具有认识作用。
“可以群”,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这是说诗具有交流思想、团结群众的作用。
“可以怨”,孔安国注云“怨刺上政”,朱熹注为“怨而不怒。”即强调诗的批评讽谏作用。
孔子对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