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串联与并联组合起来的系统,成为串并联系统0102计算方法:将该系统转化为等效串联系统的方法来计算该系统的可靠度。5、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预测三、布尔真值表法实际工作中的许多复杂系统,不能简化为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等上述典型的数学模型而加以计算,只能用分析其“正常”与“失效”的各种状态的布尔真值表法来计算其可靠度,故此法又称为状态穷举法。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四、卡诺图法可靠性分配:将工程设计规定的系统可靠度指标合理的分配给组成该系统的各个单元,确定系统各组成单元的可靠定量要求,从而使整个系统可靠性指标得到保证。以系统可靠度指标为约束条件,把体积、重量、成本等系统参数尽可能小作为目标函数体积、重量、成本等作为约束条件,要求将系统可靠度尽可能高的分配到各单元。可靠性分配和可靠性预测是方向相反的两个过程常用的可靠性分配方法:等分配法6-3可靠性分配定义:对系统中的全部单元分配以相等的可靠度的方法串联系统可靠度分配对于串联系统0102032)并联系统的可靠度分配串并联系统可靠度分配可先将串并联系统简化为”等效串联系统”和”等效单元”,再给同级等效单元分配以相同的可靠度.2、再分配法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例6-1*第六章系统可靠性设计6-1系统与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一、系统的组成与类型1、系统:由某些彼此相互协调工作的零、部件、子系统组成的、为了完成某一特定功能的综合体。2、单元:组成系统并相对独立的机件。二、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1、系统的可靠性不仅与组成该系统各单元的可靠性有关,而且与组成该系统各单元的组合方式和相互匹配有关。2、系统可靠性设计方法:可靠性预测:按照已知零件或各单元的可靠性数据,计算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可靠性分配:按照已给定的系统可靠性指标,对组成系统的单元进行分配。可靠性预测是在设计阶段进行的定量的估计未来产品的可靠性的方法。它是运用以往的工程经验、故障数据,当前的技术水平,尤其是以元器件、零部件的失效率作为依据,预报产品实际可能达到的可靠度。检验本设计是否满足给定的可靠性指标,预测产品的可靠度值。比较不同的设计方案的特点及可靠度,以选择最佳设计方案。预测的目的:协调设计参数及性能指标,以求得合理的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发现影响产品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找出薄弱环节,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产品的失效率,提高可靠度。1234566-2可靠性预测结构图:系统中各单元之间的物理关系01逻辑图:系统单元间的功能关系02一、系统可靠性功能逻辑图例如,为了获得足够的电容量,常将三个电器并联。假定选定失效模式是电容短路,则其中任何一个电容器短路都可使系统失败。因此,该系统的原理图是并联,而逻辑图应是串联的。c1c2c3c1c2c3可靠性框图二、数学模型法系统可靠度为可靠性串联系统中,可靠性最差的单元对系统的可靠性影响最大。串联系统在设计时,为提高串联系统的可靠性,可从下列三方面考虑:(a)尽可能减少串联单元数目(b)提高单元可靠性,降低其故障率(c)缩短工作时间随着单元数量的增加和单元可靠度的减小,串联系统的可靠度将迅速降低。并联系统可靠性预测当一个系统的单元中只要有一个单元正常工作,该系统就能正常工作,只有全部单元均失效时系统才失效,这种系统称为并联系统,或称为工作冗余系统01定义:当并联系统中只有一个单元工作,其他单元不工作而作贮备,而当工作单元失效,则贮备单元中的一个单元立即顶替上,将失效单元换下,也称为冗余系统02使系统工作不致中断,若各单元的失效率相等都为λ的话,则贮备系统的可靠度可用泊松分布的部分求和公式计算:3、贮备系统的可靠性预测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文字到这里时,已濒临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语言-儿歌《小叶子的话》.ppt
-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二)-(新人教选修2-1).ppt
- 线路运行和维护.ppt
- 融创中国成功上市答谢晚宴活动方案.ppt
- 金属资源保护(第2课时).ppt
- 超声软指标的临床意义.ppt
- 诊断和鉴别诊断.ppt
- 记叙文的开头结尾.ppt
- 精神卫生学金卫东.ppt
- 网上展示的重要性.ppt
- translucent canopy system08951半透明遮篷系统.pdf
- 星期三下午design technology paper 1 sl设计技术.pdf
- 0822modified nonlinear pressure estimator of pneumatic actuator force controller design0822改进气动执行器非线性压力估计用于控制器设计.pdf
- 案例存储记录victor case storage-transcript.pdf
- 朗播网托福口语学生1 tpo 2答案.pdf
- 内容国际青少册hxm2connect4.pdf
- 用户设定分配相对移动dintdint free.pdf
- 解三角形专题练习文.pdf
- 配方亮颜抗皱霜.pdf
- 1292a novel framework for optimizing motor learning with robotic利用机器人外骨骼优化运动再学习新型框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