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
第8课时间的脚印
课文导入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字词积累内容解读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目录
新课导入时间是什么?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但它看不到、触不着。日常生活中,我们记录时间用什么呢?还有一种时间——地质时间,用什么来记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在这篇文章中寻找答案吧。
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2.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法。3.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
作者简介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写作背景陶世龙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他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的倡导下,创作了《时间的脚印》这篇科普文章。
字词积累踪迹zōnɡ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粗糙cāo龟裂jūn帷幕wéi沟壑hè
字词积累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本文用①义项)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字词积累钟鼎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通常专指殷周秦汉铜器的文字。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是殷人占卜的记录,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下来的。楔形文字: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代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
内容解读第一部分(1-5):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疑问,引人思索和探寻。第二部分(6-21):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一规律入手,详尽说明岩石“烂”与“生成”的变迁,旨在说明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第三部分(22-29):说明岩石为我们记录下的历史痕迹。第四部分(30-31):启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内容解读问: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答: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而且可以探寻地下“宝藏”,更有无穷的大自然奥妙存在。问: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你能说说这样写有何好处吗?答: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内容解读问: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答: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了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严谨。
内容解读问:岩石在生成过程中,究竟是怎样留下“时间的脚印”的?答:岩石是由泥沙等落入湖海中的沉积物不断积累达到一定量时自身产生重压,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使泥沙胶结而形成的。它最初生成时,像书面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加在一起,每一层岩石都凝固了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等的状况,我们根据这些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在岩石中的反映,就可以推测出该岩石形成的时间以及同一岩层的气候、生物等的状况。
内容解读问:本文的标题是“时间的脚印”,通过阅读,你认为作者是在写时间吗?答:不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写岩石被破坏、新的岩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岩石中所蕴含的地壳活动过程。“时间”只是造成上面三个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内容解读问:文章哪些句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答:1.“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5)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18)4.“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22)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24)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7)
内容解读问: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胶结新岩石破碎分裂沉淀、重压
内容解读问: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答: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去思考。①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②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③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内容解读问: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答:可从岩石结构、石头颜色、生物化石等方面去考虑。①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②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