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实战治咳:“六腑咳”.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战治咳:“六腑咳”

“六腑咳”之名,首见于《素问·咳论》。其文云:“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可见,《素问》早已提出咳嗽的证治当从“五脏六腑”的角度考虑,不能仅仅见肺治肺。笔者临证治疗咳嗽多遵《素问》之旨,故不揣浅陋,将临证中按“六腑咳”思路的诊疗心得浅论如下,望同行指正: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张明利

1、胃咳

原文:“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咳甚则长虫出。”

病案:李某,男,42岁,素体较瘦。自诉咳嗽二月余,遍服西药抗生素,并服中药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剂30余剂,效不显著。证见:咳嗽痰少,胃脘痞闷,恶心欲呕,面色萎黄,食欲尚可,但食后腹胀,大便略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问其是否容易患口腔溃疡,答曰:几乎每月均患,现在正好有一处口腔溃疡,痛苦不堪。辨病为胃咳,证属寒热错杂,胃失和降,肺气不利。处方:半夏30g,黄芩10g,黄连3g,党参10g,生甘草15g,款冬花15g,杏仁10g。3剂,水煎服。服后咳嗽明显减轻,口腔溃疡已愈。上方再服4剂,咳嗽痊愈。

按:患者初为外感咳嗽,前医过用寒凉,失于宣达,伤及脾胃,寒湿内生,湿久蕴热,影响脾胃气机升降,故出现胃脘痞闷、恶心欲呕、腹胀、便溏之症。此类寒热错杂之证有一个重要的临床特征:易患口腔溃疡。故方选张仲景之甘草泻心汤加减。关于甘草泻心汤,《伤寒论》云:“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从上可以看出,外感病误下或过用寒凉所产生的脾胃系统的变证、尤其是寒热错杂证,当首选甘草泻心汤,还须加入利肺气之品如款冬花、杏仁等,疗效更为显著。笔者临证凡见“咳而呕”即可诊为胃咳,不必有“咳甚则长虫出”之证。

2、胆咳

原文:“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病案:黄某,女,3岁。代诉发热、咳嗽,食纳欠佳4天,经用罗红霉素、阿莫西林等西药效不显著。刻下证见:发热、咳嗽、喉间痰鸣咿呀有声,尚不会咯痰,鼻流黄涕。体温:38.5。望其舌,质略红,苔薄黄。腹诊:按其右上腹,则患儿哭闹。问家属:大便如何?答曰:3日无大便了。辨病为胆咳,证属太阳、少阳合病,胆胃不和,肺气失于清解。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半夏6g,生白芍10g,枳实10g,麻黄3g,杏仁3g,生石膏15g,谷精草12g,辛夷花3g,甘草3g,生姜3g。2剂,水煎服。患儿服一剂则热退,大便通,鼻涕少,可稍进食,仍咳。二诊:上方去枳实,加前胡6g,川贝3g研粉冲服,5剂,水煎服。药后病愈。

按:本案临证有两个特点:一是发热、右上腹疼痛,二是咳嗽、鼻流黄涕。

本案并无“咳呕胆汁”等《内经》典型胆咳症状,为何仍按胆咳治疗?《金匮要略》云:“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患儿发热、右上腹疼痛,显系胆府郁热,故选方大柴胡汤加减。患儿咳嗽、鼻流黄涕,属“鼻渊”范畴。《素问·气厥论》云:“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说明鼻渊可从胆经郁热论治,这是因为胆经经络过鼻的缘故。大柴胡汤是胆经的主方之一,临证尚需加上谷精草、辛夷花等味则更为贴切。另外,为加强肃肺、清肺的效果,须合上麻杏甘石汤。如此,本案前后仅两诊,服药7剂而愈。笔者认为胆咳之证,未必都按“咳呕胆汁”来解释,临证贵在变通、灵活。笔者临证见发热、咳嗽、流黄涕者而以“胆咳”为治者,不胜枚举。

3、大肠咳

原文:“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

病案:周某,男,65岁,原有慢性支气管炎10年。此次发病缘于3个月前不慎受凉,致使咳嗽加重,前医给予抗生素、清热类中药应用,咳嗽曾一度减轻。近1个月,咳嗽次数增多,夜间为甚,但咳声不扬,痰液稀薄不多,患者尤感痛苦的是夜里咳嗽时容易大便失禁。刻下诊见:咳嗽、气短、语音低微,咳痰不多,质清稀,时有流涎。望其面色晄白,舌质淡,苔薄白,诊其脉沉弱无力。询知患者微恶风寒,小腹不温,平素容易汗出。辨病为大肠咳,证属:肺气不足,肠寒不固。处方:黄芪30g,白术12g,防风10g,款冬花15g,白前10g,半夏12g,五味子10g,乌药10g,干姜12g,赤石脂30g,炙甘草10g。4剂,水煎服。二诊:咳嗽减轻,已经不恶风寒,小腹觉温,汗出不多,咳嗽时偶有大便失禁。效不更方,继服7剂。三诊:症续减。原方减去乌药,加乌梅12g,改干姜为15g。7剂,水煎服。药后病遂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gwen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