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是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按照市人大常委会xx年监督计划安排,从5月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廖军副主任带领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和教工委相关人员,先后深入文化、统计、教育、工商、税务等市直部门和单位,六县市、区多家文化及文化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座谈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挖掘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引领和推动文化项目建设,全市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注重完善产业政策逐步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保障机制。市政府先后出台了《xx市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措施》《xx市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xx市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积极营造了有利于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通过政策引导激励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引入高科技创意研发文化产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各县(市、区)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如,泽州县出台了《关于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措施》。
二注重园区建设和项目培育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实力。一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截止xx年,我市各类文化产业活动单位x个。其中,规模以上单位x个,较上一年年增加x个,分别是制造业x个,批发和零售业x个,服务业x个规模以下单位x个,较上一年年增加x个,分别是制造业x个,批发和零售业x个,服务业x个。二是积极引导产业园区建设。建成x家文化产业园区,分别是皇城相府文化旅游区、珏山文化产业园、吉利尔潞绸文化产业园、司徒小镇农业休闲园。正在建设的园区有x个,分别是金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娲皇文化旅游生态创意园、李寨戏曲文化生态园和大阳文化创意产业园。三是不断挖掘产业项目。文化产业项目是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自2016年以来,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共挖掘、收集文化企业项目700余个,建立完善了文化企业项目库。同时将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了集中公示,编辑成册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努力吸纳社会资本,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上一年年,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增加值19.51
亿元。
三注重挖掘地域文化持续增强文化产业地方特色。
一是基本形成了具有xx特点的文化产业格局。我市初步形成了以珏山文化产业园为主的动漫产业,以吉利尔文化产业园、晋氏织造为主的潞绸、丝麻文化产业,以皇城相府文化产业园为主的古堡文化产业,以泽州铁器古泽州铁货为主的新兴铸造文化产业,以阳城陶瓷琉璃、高平黑陶为主的陶瓷文化产业,以王莽岭、蟒河为主的太行山水旅游文化产业等六大业态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格局。二是初步打造了具有xx特色的文化品牌。举办了四届太行山文化旅游节活动,以“一周”文化艺术周、一节围棋文化节、一月旅游文化月、一会经贸洽谈会为主要内容,集中打造“太行山”文化品牌,提升xx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积极发展了一批具有xx地域传统的文化项目。重视非遗传承,我市62个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大部分已发展成为相对成熟的文化项目,有的保护单位也已成为省内外知名企业。这些非遗项目有琉璃烧制技艺、珐华陶瓷制作技艺、高平绣活、潞绸织造技艺、黑陶烧制技艺、布贴画等。特别是xx市传统技艺研究所开发出的漆器、银器、铁器、珐华、彩陶瓷、手工玻璃器皿、伏姜等产品,在我省
第三届文博会上获得好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整体统筹规划不足产业发展观念滞后。一是我市虽出台了《xx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但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不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市域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专业规划缺乏有机衔接,制约了文化重点项目的引进和培育。二是没有成立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机构,文化及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未真正建立。部分文化企业没有进入文化产业统计范围,
产业发展底数不清。户外广告、婚庆、艺术培训等行业监管主体不明。三是文化体制改革不到位,部分国有企事业单位思想观念落后,市场主体地位不够明确,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强。一是总体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引领。虽然我市文化企业单位数量在逐步增长,但规模以上企业法人单位数仅有24个,文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小、弱、散”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文化服务业。
xx年,服务业法人单位占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