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有的人》是一首说尽做人道理的名诗〔296〕.docx

《有的人》是一首说尽做人道理的名诗〔296〕.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的人》是一首说尽做人道理的名诗〔296〕

一、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创作《有的人》

臧克家于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创作了抒情诗《有的人》。

臧克家

鲁迅是1936年10月19日逝世的,因为那时的国民党政府不许人民悼念他,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人民才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

当时,臧克家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深切地追忆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受教良深,百感交集,为了纪念他,遂创作了《有的人》这首诗。

毛泽东语录

二、《有的人》原文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当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

三、《有的人》的内容和结构〔上〕

这首诗的正题是《有的人》,副题则是“纪念鲁迅有感”,这就表明,诗的内容是纪念鲁迅的,但又不限于他一人,而是“有感”于他,歌颂他和像他一样的人,同时批判和他完全不一样的人,因此,这样用正副题,比起仅用“纪念鲁迅”一个标题,扩大了诗的内涵,使之具有更普遍的意义。

全诗通俗易懂,容量极大,哲理性极强,由于写法高超,意象鲜明,情理结合,说尽做人道理,将伟大与丑恶阐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是人生真谛与艺术技巧完美结合的优秀抒情诗。

全诗采用对比和反复铺陈手法,“有的人”,在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是指反动统治者,后两句都是指鲁迅和像他一样的人;又多角度、多层次地反复铺陈,从立场、行为、思想、情操、命运、影响和下场,依次剖析,逐节总结,因此,这首诗28行,7个诗节,按总分结构,可分三段。

江泽民题鲁迅诗句

第一段、第1节、4行,为总纲,概括主题,评价两种人的生与死,以歌颂鲁迅和所有革命者,虽死犹生,是永垂不朽的。

诗人开门见山,采用对比手法,从“死与活”的意义上,评价两种人完全不同的人生价值。诗中用了两个“死活”,第一个“死活”意为,有的人虽然活着,但在人民心中,他如同行尸走肉,虽生如死;而第二个意为,鲁迅以及像他一样的人,人民纪念他,却虽死犹生。诗人就是这样,在强烈的对比中,从“死与活”的本质意义上,表达了他在纪念鲁迅的活动中,最深刻的感想,是鲁迅的伟大,就在于他死后,人民都纪念他的。

第二段、第2至4节、12行,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角度,来歌颂鲁迅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并揭露统治者的反人民的反动面目。

在这一段,诗人用对比,又加反复铺陈手法,在对待人民态度的角度上,将两种人的形象、思想和情操,进行了多层次的对比。

对比形象时,用了“俯与骑”,描写对人民的态度:统治者高高在上,“骑”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却自诩“伟大”,实则腐朽骄横,丑恶渺小;而鲁迅则尽管“俯”下身子,“甘为孺子牛”,人民却认为他一心为民,品德高尚,形象高大。

再对比思想,描写对人民的态度:统治者“想不朽”,为自己树碑立传,“把名字刻入石头”,要人民不忘他,可是人民鄙视他,他虽生如死;而鲁迅却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具有为人民事业而献身的精神,人民怀念他,他虽死犹生。

又对比情操,继续描写对社会对人民的态度:有的人靠着剥削人民,索取社会,过着寄生虫生活,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了;而鲁迅则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血”,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社会,活着完全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

整个第二段就是这样,通过三次对比,揭示了两种人的不同形象,歌颂了鲁迅的高尚情操和伟大胸怀。

四、《有的人》的内容和结构〔下〕

第三段、第5至7节、12行,写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抒发了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这段的3节内容是前段3节的逻辑发展,揭示两种人不同的命运、影响和下场。先针对第4节内容,骑在人民头上的,因为行为是卑鄙渺小的,结果适得其反,“人民把他摔垮”,落得被推翻的悲惨命运;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因为人格是高大的,人民会铭记他的光辉形象,“永远记住他“。

再针对第5节,写不同的影响:想不朽的,因为动机是贪婪自私的,人民唾弃他,“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而愿被火烧的野草,则春风吹又生,“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了。

又针对第4节,写不同的下场:不想让人活下去的统治者,是历史的反动派,人民会唾弃他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5****99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