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岳阳楼记》《皇佑二年》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①枕路,是时范文正②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③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④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⑤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殍殣:饿死的人。②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③术:方法,手段。④敖仓:敖,地名,秦时以敖地为仓,故称敖仓。⑤仰食于公私:依赖官府和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①所以宴游及兴造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4)根据对甲段的理解,你认为乙段中的范仲淹符合甲段中“古仁人”的标准吗?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答案】(1)①.探求;②.……的原因。
(2)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3)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②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
(4)范仲淹灾年赈灾,不拘常理,想朝廷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不计个人得失,不畏监司,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符合古仁人的标准。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2)句意: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所以:……的原因。
【小问2详解】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语句“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的意思是: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做佛事。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以(因为)、物(外物)、己(自己)”几个词是重点词语,注意互文修辞。
(2)句中的“是岁(这一年)、晏然(平安的样子)、徙(迁徙)、皆(全,都)”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小问4详解】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乙】文中范仲淹“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希文乃纵民竞渡”“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等叙写的发放粮食救济百姓,组织鼓励人们开展渡船活动,兴建土木工程给百姓以实惠和:建官家粮仓宿舍等,都是“惠民政策”。结合“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可以看出,范仲淹灾年赈灾,时刻为国家和百姓着想,不计个人得失,不畏权贵,真正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以是符合“古仁人”标准的。
【点睛】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做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