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原子发射光谱法4定性定量分析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qualitativespectrometricanalysis一、光谱定性分析quantitativespectrometricanalysis二、光谱定量分析featureandapplications第四节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atomicemissionspectrometry,AES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analysismethods三、特点与应用一、光谱定性分析

qualitativespectrometricanalysis共振线:由第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所产生的谱线;通常也是最灵敏线、最后线;06最后线:浓度逐渐减小,谱线强度减小,最后消失的谱线;04定性依据:元素不同→电子结构不同→光谱不同→特征光谱01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中几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03灵敏线:最易激发的能级所产生的谱线,每种元素都有一条或几条谱线最强的线,即灵敏线。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05元素的分析线、最后线、灵敏线022.定性方法*标准光谱比较法:最常用的方法,以铁谱作为标准(波长标尺);为什么选铁谱?标准光谱比较定性法*为什么选铁谱?谱线多:在210~660nm范围内有数千条谱线;谱线间距离分配均匀:容易对比,适用面广;定位准确:已准确测量了铁谱每一条谱线的波长。标准谱图:将其他元素的分析线标记在铁谱上,铁谱起到标尺的作用。谱线检查:将试样与纯铁在完全相同条件下摄谱,将两谱片在映谱器(放大器)上对齐、放大20倍,检查待测元素的分析线是否存在,并与标准谱图对比确定。可同时进行多元素测定。3.定性分析实验操作技术*金属或合金可以试样本身作为电极,当试样量很少时,将试样粉碎后放在电极的试样槽内;固体试样研磨成均匀的粉末后放在电极的试样槽内;糊状试样先蒸干,残渣研磨成均匀的粉末后放在电极的试样槽内。液体试样可采用ICP-AES直接进行分析。(1)试样处理01a.光谱仪在定性分析中通常选择灵敏度高的直流电弧;狭缝宽度5~7?m;分析稀土元素时,由于其谱线复杂,要选择色散率较高的大型摄谱仪。(2)实验条件选择02b.电极电极材料:采用光谱纯的碳或石墨,特殊情况采用铜电极;电极尺寸:直径约6mm,长3~4mm;试样槽尺寸:直径约3~4mm,深3~6mm;试样量:10~20mg;放电时,碳+氮产生氰(CN),氰分子在358.4~421.6nm产生带状光谱,干扰其他元素出现在该区域的光谱线,需要该区域时,可采用铜电极,但灵敏度低。(3)摄谱过程*摄谱顺序:碳电极(空白)、铁谱、试样;分段暴光法:先在小电流(5A)激发光源摄取易挥发元素光谱调节光阑,改变暴光位置后,加大电流(10A),再次暴光摄取难挥发元素光谱;采用哈特曼光阑,可多次暴光而不影响谱线相对位置,便于对比。二、光谱定量分析

quantitativespectrometricanalysis1.光谱半定量分析与目视比色法相似;测量试样中元素的大致浓度范围;应用:用于钢材、合金等的分类、矿石品位分级等大批量试样的快速测定。谱线强度比较法:测定一系列不同含量的待测元素标准光谱系列,在完全相同条件下(同时摄谱),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光谱,选择灵敏线,比较标准谱图与试样谱图中灵敏线的黑度,确定含量范围。2.光谱定量分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在条件一定时,谱线强度I与待测元素含量c关系为:I=aca为常数(与蒸发、激发过程等有关),考虑到发射光谱中存在着自吸现象,需要引入自吸常数b,则:1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关系式,称为塞伯-罗马金公式(经验式)。自吸常数b随浓度c增加而减小,当浓度很小,自吸消失时,b=1。2(2)内标法基本关系式*影响谱线强度因素较多,直接测定谱线绝对强度计算难以获得准确结果,实际工作多采用内标法(相对强度法)。在被测元素的光谱中选择一条作为分析线(强度I),再选择内标物的一条谱线(强度I0),组成分析线对。则:相对强度R:A为其他三项合并后的常数项,内标法定量的基本关系式。内标元素与分析线对的选择:*1内标元素可以选择基体元素,或另外加入,含量固定;2内标元素与待测元素具有相近的蒸发特性;3分析线对应匹配,同为原子线或离子线,且激发电位相近(谱线靠近),“匀称线对”;4强度相差不大,无相邻谱线干扰,无自吸

文档评论(0)

135****77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