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母亲教会他做人——胡适《我的母亲》赏析.docxVIP

母亲教会他做人——胡适《我的母亲》赏析.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社会的原则告诉我们“先做人再做事”,首先必须学会做人,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这一传统原则我们可以从现代思想家胡适身上得到验证。胡适是安徽绩溪人,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幼年丧父,但他在哲学、文学等思想文化方面均有突出建树,这固然与他学贯中西,接受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熏陶有关,而他母亲冯顺弟对他的教育、影响可谓功不可没,是他母亲教会了他如何做人,因而日后他才会取得大成就。下面我们从胡适的特殊家世及其母亲对他的教诲谈起,对选自胡适自传《四十自述》里的《我的母亲》一文略作赏析。

一、 胡适的特殊家世

胡适的父亲名叫胡传,是一个官僚,曾经在台湾做官,在跟胡适母亲冯顺弟结婚时,胡传四十八岁,已经有过两次婚姻,均因妻子病逝。而出身殷实农家的冯顺弟那年只有十六岁。胡传续弦以后,在苏州做官,后来又到上海,胡适就在上海出生。胡传教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描红识字,可惜好景不长,由于胡传生病,胡传夫妇的恩爱以及一家三口的天伦之乐,也就只有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冯顺弟在胡传逝世时只有二十二岁零三个月,胡适只有三岁零八个月,胡传的前妻留下的三男三女,一半比胡适的母亲还大。胡传的大女儿比顺弟大七岁,顺弟过门的时候,这个大女儿已经出嫁了,而且生了一个儿子。二女儿比顺弟大五岁,从小就抱给人家了。大儿子比顺弟大两岁,在顺弟过门后三天,他也娶亲了。三女儿比顺弟小三岁,二哥、三哥这对双胞胎,比顺弟小四岁。胡适母亲在胡适父亲过世以后接管了一个经济实力并不算雄厚却人口众多、关系复杂的大家庭。

二、 母亲教会胡适刻苦用功、养成好习惯

1.母亲从严管教胡适

胡适父亲过世以后,胡适母子两人要在一个大家庭中生存下来,必须有良好的生存智慧和生存策略,胡适母亲必须管教好自己的儿子,否则很容易被欺负,甚至被赶出家门,类似的事情在当时的社会层出不穷。鲁迅的小说《祝福》中就有类似情节:祥林嫂在第二个丈夫贺老六因病去世,儿子阿毛被狼吃了以后就被大伯收了房子,赶出了贺老六家,落得无家可归的悲惨结局。

胡适父亲过世以后,胡适的大哥虽然比他母亲还大两岁,但由于是一个公认的败家子,所以说不上话,孪生的二哥、三哥才十八岁,所以母亲有财产支配权,别的孩子念私塾一年学费只需两块银元,而他母亲要先生按照胡传的叮嘱,为胡适“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为了这个要求,母亲为胡适付的学费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块钱,他母亲为他付的学费还每年递增,最后一年(一共六年)加到了十二元。

母亲为了胡适的教育不惜财力,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她从严管教儿子。胡适在自传里写道:“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

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胡适自省过后,母亲才让他去上早学。由于胡传曾经做过官,并且在绩溪一带很有威望,人称“三先生”,乡人一般对胡家比较宽厚;父亲过世后,假如母亲不好好管教,或者因为儿子没了父亲而无限制宠溺他,胡适很容易成长为一个缺乏管教的骄纵孩子。但胡适母亲是一位有远见的好母亲,她懂得“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让儿子养成天亮即起的好习惯,并让他每天晨省,以做官、有威望的父亲为榜样,用功读书,以至于“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幼年的胡适很怕母亲,“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尽管母亲对胡适的“教训”我们现在看来有点“虐待”的成分,但她作为一个寡母,为了自己未来唯一的希望,只能狠下心来责罚儿子,帮助年幼的儿子养成有错就改的好习惯。

胡适还叙述了这么一件事情:有一个初秋的傍晚,幼年胡适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胡适的姨母怕他冷,好心拿了一件小衫叫他穿上。小胡适不肯穿,姨母说:“穿上吧,凉了。”胡适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母亲刚好听见胡适说了这句轻薄话了,等夜深人静后,母亲罚胡适跪下,重重责罚了他一顿,教训他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胡适的母亲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胡适上床睡觉。

年幼的胡适对失父之痛毕竟体会不深,对失去父亲这件事对自己未来的不利

和做人有原则是写母亲与其他家人的相处之道的,也是在教会胡适做人的道理,因为那是母亲的一种身教,她通过自身与家人的关系间接地教会胡适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捍

文档评论(0)

139****94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