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4
浅谈效率阅读的一些问题
今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该怎样读书?怎么提高阅读速度?怎样效率阅读?
学生、成年人和退休人员都在阅读
从本报读者来信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阅读群体已经不限于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已经覆盖了各种职业和各个年龄段的人,他们的阅读书目与各自的生活十分贴近,丰富的品种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大中学生成为最中坚的阅读群体,所读书籍包括中外经典与求学两个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本科生郭栋每天至少要花上两个小时读书。他说,“因为我刚上大学一年级,学业不是很重,通常在上完专业课之外选择阅读与专业相关的近现代政府管理方面的书和中外文学经典来陶冶情操。目前正在读的是《中国古代治平之道》和贾平凹的《古炉》。”同为90后的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大三学生李办,因为没有考研打算,目前有大量时间读课外书。他说,“我正在读的是自己非常喜欢的《霸王别姬》,而准备考研的同学都在埋头苦读《线性代数》和《考研英语实用手册》。”
对多数成年人来说,实用书,即与专业相关的书和生活类科普书成了首要选择。成都双流中学物理教师黎国胜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批改学生作业之外,都要抽出一两个小时读书。他说,“目前我正在读的书是《走进名师课堂》、《重寻教师尊严》、《如何做最好的老师》和《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这些书,一是为更好地促进教学,二是想适当放松心情。”
山东三金玻璃机械有限公司职工韩雪说,“我的工作是公司的厂报编辑和机要秘书,所以需要阅读一些专业性书籍,如购买和阅读报纸编辑、新闻写作、摄影知识等书籍。作为家长,我也要阅读大量的关于育儿、健康养生方面的书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迟艳杰说,“因为我是老师,又是妈妈,每天除了为备课读教育类专业书之外,还要陪女儿一起读书。现在我和女儿正在读的是《南丁格尔传》等,这些人物传记和游记,开阔了孩子的视野。”
退休人员是读书的一大群体。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图书。刘斌原是中宣部局级干部,他说,“以前上班时,留给自己读书的时间不多,退休了喜欢读历史、中共党史、文化史以及美术、书法方面的书。”北京退休教师曲先恩说,“我读了40多年的书,感到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读书更快乐和更幸福的事。我读史书,了解了中国的昨天;读传记,跟着大师走完了他的生命历程。我从字里行间感受着无数生命的喜怒哀乐,让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体验无限的生命内容,其乐无穷。”
生活与阅读的矛盾凸显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影响阅读的主要原因有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带来的影响,也有图书价格、图书质量和阅读环境问题。
工作繁忙导致没有时间读书。山东公允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虹说,“因为每天要按时上下班,因工作性质还要有一些应酬,下班之后要
安丘市青云学府历史教师李滨建议,“读书有想法时要及时整理,过后很难想得起。我读书前先备一笔一本,灵感、体会随时记录。”
有些读者借助报纸和书店的书榜选读。安徽省国资委的段海说,“我平时工作繁忙、无暇博览群书。我每月必看的几份报纸专刊是:《光明日报》书评版和每月‘光明书榜’、《新京报》的书评周刊等。从中获得信息再进行选择。”
电子阅读融入人们的生活
调查结果显示,很多读者开始网上阅读,不少青年人使用上了电子阅读器。
多数读者都谈到了网上阅读已成为每天必做之事。安徽外国语学院孟祥坤说,“国际互联网可以使我们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我自己就非常喜欢在网上阅读新闻,人民日报网络版、光明日报网络版以及新浪新闻频道是我每天都要浏览的。另外,因为研究工作的需要,我经常上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来查找想要的文章,可以在线阅读,也可以下载阅读,很方便也很全面。”
电子阅读器也越来越受读者青睐。家住北京市新风街的媒体人郭先生说,“电子阅读器有几大好处:一是它能存储几百上千本图书,相当于小型个人图书馆;二是目前电子阅读器的价格能为世人接受,一般在三四百到一千六七百元不等,下载一本图书或杂志仅需要三五块钱;三是重量轻,便于携带,再配上插图和音乐,很适合今天节奏快、紧张的生活。”一位在文化出版部门工作的负责人说,“有了阅读器无论是出差,还是等车,甚至开会都可以阅读。”也有读者指出,“目前用电子阅读器仍然存在局限。从网络上下载的电子图书种类还不像纸质图书那样齐全,同时也晚于纸质图书的出版时间。”
利用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工具“听”书的白领群体也在增多。在北京东方广场工作的尹明说:“这两年我利用上下班路上时间,‘听’了很多书,感觉就像小时候拿收音机听评书一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