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编印
二零二二年一月
前言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校于1909年,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
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
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
和12个学院。学校有两个校区:海淀区学院路校区和昌平区沙河校区。通
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矿业与安全为特色,理工
文管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在
矿业能源的勘探、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和生产相关的建设、安全、测
绘、机械、信息技术、生态恢复、管理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品牌和鲜明
特色。
学校现有33个本科招生专业,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
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
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城市工
程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2个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
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进入A+类,
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入A-类。工程学、地球科学、材
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等8个学科进
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各类教职工1074人。专任教师
中,有教授223人,副教授304人;博士生导师355名,硕士生导师329
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80%以上。教师队伍中,有教育部“创新团
队发展计划”4个,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双聘院士
9名,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名,俄罗斯矿业科学院院士1名,阿根廷国
家工程院院士1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先后有5人获聘国家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7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获聘“长
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获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7
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人,被评为“全
国优秀教师”,5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被评为“北京市
人民教师”,6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1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
学校教学名师”,3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1人获全
国五一劳动奖章,7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8人获孙越崎能源大奖,27人获
孙越崎青年科技奖。
2001年至今,学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32项。
学校建设了完备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
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积极构建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致
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高素质人才。2011届毕业生罗烨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西部就业,
荣获2020年“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020届毕业生曹卫国毕业后在基层表
现优秀荣获2021年“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即将毕业的谢小玉同学在2020
年武汉抗疫期间作为社区志愿者代表向总书记汇报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
荣获“全国抗疫三八红旗手”,毕业后选择到广西都安支教;近几年,学
校越来越多的非新疆、西藏生源毕业生选择到新疆、西藏基层工作,扎根
边疆,建设边疆。学校先后有8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本科生中,平均每6名学生发表1篇学术论文,平均每4名学生中有1名在
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60%的学生获得创新学分优秀证书;连续5
年学校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学生典型事迹登上了《人民日报》专栏进
行宣传报道。学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本科生百分之百参加大学
生创新训练项目,以赛促学,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中取得突破,2020年获得铜奖一项,2021年获得银奖2项,十三五期间获
得互联网+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4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45个;学校连
续三年获得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最佳组织奖”。学校重视
学生体育工作,2021年首次召开了体育年会,开展经常性体育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