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泻下药37课件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泻下药功效

本类药物多为苦寒,其性沉降,主入胃、大肠经。具有较强的泻下通便作用,并能清热泻火。适用范围1.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之证。2.具有较强清热泻火作用的攻下药,又可用于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发狂;火热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以及火热炽盛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证。上述病证,无论有无便秘,应用本类药物,以清除实热,或导热下行,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3.此外,对痢疾初起,下痢后重,或饮食积滞,泻而不畅之证,可适当配用本类药物,以攻逐积滞,消除病因。对肠道寄生虫病,本类药与驱虫药同用,可促进虫体的排出。

大黄(一)古籍摘要:源于《本经》

《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新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本草纲目》:“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药品化义》:“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将军。专攻心腹胀满,胸胃蓄热,积聚痰实,便结瘀血,女人经闭。”药物基源: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Baill.的根和根茎。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称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药用大黄药材称南大黄,主产于四川。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生用、酒炒、炒炭或制熟用。大黄的图片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大黄(二)【处方用名】大黄、生大黄、将军、生军、川大黄、川军、西大黄、锦纹、锦纹大黄、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军、酒大黄、酒军、大黄炭、西锦纹【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药性特点】大黄苦寒沉降,走而不守,既善荡涤胃肠实热积滞以通便,又泻血分热毒而破瘀,药力峻猛,有将军之号。凡阳明实热便秘,血分热毒瘀滞之证,本品均为要药。大黄的应用(一)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大黄苦寒,有较强的泻下通便、荡涤胃肠积滞作用。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适用于热结便秘之证。阳明腑实,热结便秘,芒硝、枳实、厚朴如大承气汤。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附子、干姜如温脾汤。食积泻痢,腹痛便溏,木香、青皮、陈皮如木香槟榔丸。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以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止血之功。血热吐血,配黄连、黄芩如泻心汤

大黄的应用(二)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本品既清热,又泻下导热毒外出,内服外用,均有良好的清热泻火解毒作用:热毒疮肿,可配银花、薄公英、连翘等同用。肠痈腹痛,丹皮、桃仁、芒硝等如大黄牡丹汤。水火烫伤,单用或配地榆粉等同用。多种热毒疮肿,天花粉、黄柏、姜黄、白芷、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外敷如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大黄的应用(三)用于瘀血证。本品既下瘀血,又清瘀热,有较好的活血祛瘀通经作用,主多种瘀血证:产后瘀阻,腹痛恶露,桃仁、土鳖虫如下瘀血汤。瘀血经闭,桃仁、桂枝等如桃核承气汤。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当归、红花、穿山甲、桃仁、柴胡等如复元活血汤。瘀血内留,形削肤甲,目黯腹满,虻虫、土鳖虫、桃仁如大黄蟅虫丸《金匮要略》.大黄的应用(四)此外,本品苦寒降泄,导湿热外出,配伍清泄湿热药,用于黄疸、淋证等湿热病证:治湿热黄疸者,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治湿热淋证者,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湿热痢疾,里急后重,黄连、木香如芍药汤。大黄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芒硝(一)古籍摘要:源于《别录》

《本经》:“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

《珍珠囊》:“其用有三:去实热,一也;涤肠中宿垢,二也;破坚积热块,三也。”

《药品化义》:“味咸软坚,故能通燥结;性寒降下,故能去火燥。主治时行热狂,六腑邪热,或上焦膈热,或下部便坚。”药物基源:为含硫酸钠(Na2SO4)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产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的碱土地区。因加工不同,有皮硝、芒硝、元明粉(玄明粉)的区别。芒硝图片玄明粉:芒硝(

文档评论(0)

vermonth155-2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ppt课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613506700006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