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9鱼我所欲也
第二课时
1.语言气势充沛,议论犀利。
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气势,以说理见长,表现在语言
上是精妙的比喻、精当的对比和精彩的排比。如第2段中“乡为身死而不受……得我而为之”,这句话就运用了排比、对比的手法,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作者
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2.论证方法多样,论辩力强。
全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说理,增强了说理的力度。如:文章一开始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形象地区别出
“生”与“义”价值的高低。由此,孟子提出“舍生而取义”的主张,也就不难为人所接受了。第1段用正反对比论证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先从正面论证,又从反面假设推理论证观点。第2段列举事例,论证了中心论点。
“本心”指本性,即人的羞恶之心。“失其本心”的原因在于
自己没有坚守天生的善性,而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利欲的勾引。
“失其本心”之后,人就会变坏,就会生邪念,做坏事,就会成为一个不仁不义的人。既然“义”是“羞恶之心”,而“羞恶之心”又是“本心”,那么,“本心”丧失,“义”也就随之丧失了,也就不能做到“舍生取义”了。反之,只有坚守“本心”,只有如“贤者”那样使“本心”“勿丧”,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1.[重点]本文所说的“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
2.[发散思维]文中“不食嗟来之食”这一故事中的饿者的做法可取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看法一可取。故事中的饿者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在两难之中选择了宁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保持了自己人格的完整和气节上的不屈,塑造了一个高贵的灵魂。他这种用生命来捍卫人格尊严的态度值得赞赏。
看法二不可取。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同样彰显大丈夫之本色。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二者皆忍辱负重,最终大业有成。
课文全篇探究
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王蟠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一课一德一行
古人言
舍生取义
古人行
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丞相,多次组织抗元斗争。南宋被元朝取代后,文天祥被俘虏。元世祖忽必烈对文天祥早有耳闻,爱惜他是个人才,于是亲自到监狱里劝降。他对文天祥说:“我久闻先生的大名,现在你如果能像忠诚于宋朝那样忠诚于我,我立即封你为宰相。”文天祥义正词严地说:“我除了以死殉国外,别的什么都不会做!”
一课一德一行
忽必烈恼羞成怒,用尽手段逼迫文天祥,可他都没有
屈服。忽必烈最后无计可施,就判处了文天祥死刑。
文天祥死前留下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的千古名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
一曲忠君报国的正气歌。
一课一德一行
今人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短短4个多月里,中国东北的大好河山相继沦陷。山河破碎、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吹响了东北抗战的号角,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动员广大民众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同仇敌忾,奋起抗战,誓死保卫家园。
为了中华民族不受外族侵略,东北抗联将士在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陷入孤军苦斗的境地中,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在监狱中坚贞不屈,在刑场上大义凛然。
一课一德一行
如,在冰雪严寒中以枯草、树皮、棉絮为食,战斗到最后,壮
烈殉国后被剖开肚子,肠胃中尽是枯草、树皮、棉絮的杨靖宇,
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和百般诱惑仍严守党的机密的赵尚志,被敌
人酷刑逼供数月后英勇就义的赵一曼。
这些抗联战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
的强大动力。
一
行
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些体现“舍生取义”精神的电影、纪录片等,沉浸式感受影片中渗透着的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的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一课一德一行
国学经典积素养
(中考·西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乌江亭①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乌江亭: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
刎,乌江亭由此闻名。
1.两首诗都写于乌江这个地方,都对项羽(历史人物)
做了评价。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乌江亭》:诗人对项羽的结局感到惋惜、遗憾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夏日绝句》:诗人肯定、赞扬项羽的做法,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中华传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