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课件).pptx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选必三P9相关信息)

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显微镜或其他方式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一些原生生物

菌落(选必三P12第一段)

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

不同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它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考点一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一、培养基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作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

名称

特点

用途

天然培养基

含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

工业生产

合成培养基

成分明确

分类、鉴定

3.种类——按化学成分分

名称

特点

用途

固体培养基

加凝固剂,如琼脂

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活菌计数,保藏菌种

半固体培养基

加凝固剂,容器放倒不致流出,剧烈震动则破散

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分类鉴定

液体培养基

不加凝固剂

常用于工业生产、微生物的扩大培养

考点一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3.种类——按物理性质分

常见的鉴别培养基:①伊红美蓝鉴别大肠杆菌——出现有金属光

泽的深紫色菌落②刚果红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出现透明圈

刚果红与纤维素可以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复合物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考点一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3.种类——按功能分

特点

加入某种物质,促进目的微生物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

加入指示剂或化学物质

用途

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

鉴别不同种类微生物

名称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考点一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①提供无机营养②调节PH③维持渗透压

无机碳源:CO₂、CO₃2-、HCO3等自养微生物

①碳源

有机碳源:葡萄糖、牛肉膏、蛋白胨等异养微生物

无机氮源:N₂、NH₃、NH₄+、NO₃-等

②氮源

有机氮源:牛肉膏、蛋白胨、尿素、氨基酸等

功能:①构成细胞的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②有机碳既是碳源又是能源

功能: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产物等

1)基本营养成分: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

4.培养基的配方

1.不是所有微生物的培养基都需要加入碳源、氮源

如自养型微生物可以直接利用空气中的CO₂,故培养时可以不加碳源;固氮菌可以直接利用空气中的N2,故培养时可以不加氮源

2.有机碳源可以提供能量(如糖类),无机碳源不能提供能量

如自养型微生物利用CO₂,只是将其作为合成(CH₂O)的原料,并非从其中得到能量

3.有机氮源可以提供能量,有些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如氨即NH₃可作为硝化细菌的氮源并提供能量

4.有些有机物既可以作为碳源,也可以作为氮源

如牛肉膏、蛋白胨

小小积累

考点一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①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②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酸性;

③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④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3)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调PH→灭菌

4.培养基的配方

2)特殊条件:pH、O₂和特殊营养物质

“个性定制”

考点一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生长因子、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

项目

消毒

灭菌

作用强度

较为温和

较为强烈

作用程度

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一般不能杀灭芽孢和孢子

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适用对象

实验操作的空间、操

作者的衣着和双手

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

考点一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二、无菌技术

1.目的:获得纯净的培养物2.关键:防止杂菌污染

3.包括:消毒与灭菌

常见方法

适用范围

操作方法

消毒

煮沸消毒法

餐具等生活用品

100℃煮沸5-6min

巴氏消毒法

不耐高温的液体,

如牛奶、啤酒等

62-65℃煮30min或80-90℃煮30s-1min

化学药剂消毒法

生物活体、水源等

擦拭、喷洒

紫外线消毒法

接种室、接种箱,超净工作台

紫外线照射30min

生物消毒法

如污水、污泥的净化

微生物寄生于细菌体内,使其裂解

考点一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几种常见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常见方法

适用范围

操作方法

灭菌

灼烧灭菌法

接种工具(涂布器、接种环)、试管口或瓶口

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

干热灭菌法

耐高温、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培养皿、吸管)和金属用具等

物品放入干热

文档评论(0)

乐毅淘文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113104600004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