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病因:腮腺炎病毒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01传播途径: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02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03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大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偶尔有腮腺始终不肿者。检疫期:21天观察内容:注意观察有无发热或单、双侧腮腺肿胀。隔离期:患儿腮腺完全消肿后一周。(病程两周左右)隔离患儿至腮腺肿完全消失后一周,对密切接触者检疫21天。检疫期间应加强晨检、全日观察,早期发现病儿,及时隔离;观察期不能接受或转出儿童。01腮腺炎流行季节,儿童活动室、卧室勤通风换气,勤晒被褥。02药物预防板蓝根冲剂连服3~5天03预防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04预防: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质,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2对症治疗: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4积极治疗合并症。3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治疗麻疹病因:麻疹病毒易感者:婴幼儿多见,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冬春季多发。传染源:患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前驱期:中度以上发热,结膜充血,咳嗽、流涕、喷嚏、畏光、流泪。病后2~3天可见口腔麻疹粘膜斑(科氏斑),为小白点周围有红晕,并有粘膜充血,最有早期诊断价值。出疹期:发热后4~5天开始出疹,自耳后,发际向面、颊、躯干几四肢蔓延。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疹间皮肤正常,随皮疹增多、增密,常呈暗红色。重症可出现出血性皮疹。随着皮疹出现,全身症状加重,体温可达40℃,是麻疹的极期。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体温下降,症状减轻,疹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斑。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注射丙种球蛋白者,症状轻,表现不典型。隔离期:无合并症者,出疹后5天。01检疫期:21天02观察内容:注意疹退情况03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时延长至10天。密切接触者检疫28天,未进行疫苗接种的儿童检疫21天。01对患儿所在班级进行消毒:过氧乙酸熏蒸或紫外线照射。因麻疹病毒不易在体外生存,所以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后只需在室外流通空气中阳光照射20~30分钟,即可自然消毒。02预防接种:按免疫程序给患儿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03预防:治疗住院治疗猩红热病因:溶血性粘球菌A组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冬春季多见。也可通过玩具、毛巾、书、衣被等间接传播。易感者:2~8岁儿童多发,因型别多,型间无交叉免疫,所以可再次感染。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全身症状重,体温高达39~40℃,咽痛,咽及扁桃体充血,杨梅舌,颈颌下淋巴结肿大。发烧半天或两天后出疹,沿耳后-颈部-躯干-四肢,24小时遍及全身。出疹特点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猩红色密集小丘疹,全身皮肤潮红,压之退色。可见“环口苍白圈”,“帕氏线”,等体征。1周后疹退、脱皮,无色素沉着。终末消毒——当患儿离园后对被污染的场所及一切物品实行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疫源地消灭的条件——传染源被移走或痊愈,不再携带病源体,消灭了传染源排于外环境的病源体,所有接触过传染源的易感儿,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没有新病例出现,此时才能结束对疫源地的各项防疫措施。常用消毒方法及常用消毒液(42、213页)发生传染病时的卫生消毒(49页)1做好各种预防接种(113页),预防接种率达100%。2督促幼儿按时进行预防接种。3计划免疫——应用免疫学原理,根据儿童免疫学特点和疫情监测资料,按照国家制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有效地控制以至最终消灭相应的传染病。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送医院隔离治疗,按照不同传染病做好消毒工作,接触者进行隔离检疫。对可疑病例应安排在幼儿园隔离室进行观察。(参考隔离室工作内容,111页)检疫——接触过传染源的人叫接触者,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称为检疫。检疫期——是从最后一个人发病算起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为止。续发病人——在检疫期以内发病,为同一病种称续发病人。医学观察期=检疫期做好传染病报告制度,报辖区内防疫站或保健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一章第三条本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0201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