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药学总论中药学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药和中药学的概念。2.掌握药物的四气五味概念及其作用。3.理解药物的升降浮沉和归经理论。4.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十八反)。5.了解中药煎服法。6.理解解表药、祛风湿药、清热药的概念、作用、分类、适应证及禁忌。7.掌握麻黄、桂枝、防风、柴胡、薄荷、桑叶、菊花、独活、秦艽、石膏、知母、银花、连翘、生地、丹皮、黄芩、黄连、黄柏、青蒿的主要功能和主治。中药学总论
中药的概念: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其人工合成的药物。①药性以中医药学的独特术语表述②药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③药物配伍使用时,按君臣佐使关系组合。一.概说中药学总论
中药学的概念:是专门研究中药来源、炮制、性能、功效、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概说中药学总论
本草的含义古人谓“:“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多也”。“本草”学也相应地称为“中药学”或“中草药学”。一.概说中药学总论
二.中药的性能就是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1.四气: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但药性相同。中药学总论
二.中药的性能四气的作用药性作用适应证寒凉清热、泻火热证大热烦渴、面红目赤、凉血、解毒阳证舌红脉数。如石膏、知母等。温热温中、助阳寒证畏寒肢冷、面白便溏、散寒、通脉阴证舌淡脉迟。如附子、肉桂等。临床表现与代表药物中药学总论
二.中药的性能就是药物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2.五味:五味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的。中药学总论
味道作用适应证辛味发散、行气、活血外感表证、气滞血瘀证甘味补养、缓急虚证、拘急疼痛。酸味收敛、固涩虚汗、遗精、久泻、带下苦味泻火、泻下、燥湿热病、便秘、胀满咸味润下、软坚、散结痰核、瘰疠、便秘淡味渗湿、利水水肿。小便不利五味的作用中药学总论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上、下、表、里的四种趋向而言。升:上升举陷,趋向于上;降:下降平逆,趋向于下;浮:上行发散,趋向于表;沉:下行泄利,趋向于里。升浮药:解表、散寒、祛风、升阳、催吐作用;沉降药:清热、泻下、降逆、潜阳、止呕作用。3.升降浮沉中药学总论
4.归经归经是说明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具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是定位、定向的药性理论。在文献中称入某经、行某经,或迳称为某经药。中药学总论
4.归经理论基础: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确定依据:药物特性;药物疗效。表述方法:一般采用十二脏腑经络法表述。临床意义:指导医生根据脏腑经络病变的传变规律选择用药。中药学总论
4.归经五味与五脏味酸---能入肝;味苦---能入心;味辛---能入肺;味甘---能入脾;味咸---能入肾。中药学总论
4.归经引经药(引经报使或诸经向导):指一种药物可以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趋向某经或直达病所,从而有力地发挥疗效。脏腑经络引经药脏腑经络引经药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足太阴脾经升麻、苍术手太阳小肠经木通、竹叶足阳明胃经白芷、石膏、葛根足少阴肾经肉桂、细辛手厥阴心包经丹皮、柴胡足太阳膀胱经羌活足厥阴肝经青皮、川芎、柴胡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足少阳胆经柴胡、青皮手阳明大肠经白芷、石膏手少阳三焦经连翘、柴胡中药学总论
毒药:(1)广义:指一切药物的总称。《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尚书》:“药弗瞑眩,厥疾弗瘳”。(2)狭义:指药物的偏性。《类经》:“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5.中药毒性中药学总论
毒性: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素问》:“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现代含义:①药物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②药物毒性对机体组织器官损害剧烈,可产生严重或不可逆的后果。5.中药毒性中药学总论
剂量过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