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明代的辞赋
一、发展分期与风格演变
洪武至建文时期
明初辞赋延续元代“祖骚宗汉”的赋学观念,但融入开国气象,与元赋形成差异。例如,朱元璋的辞赋创作直接反映明初政治需求,强调颂扬功能。此时赋风以复古为主,注重继承楚辞的抒情传统和汉赋的铺陈手法。
永乐至成化时期
祥瑞赋与京都赋盛行,尤以朱棣迁都北京后,京都赋创作达到高峰。此类作品多服务于政治颂扬,艺术上取法汉赋的恢宏体制,如《北京赋》等体现帝国气象。同时,南北赋风进一步融合,形成“宗汉”的典型特征。
弘治至隆庆时期
复古思潮主导,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后七子”提出“唐无赋”观点,主张排斥唐律赋与宋文赋,推崇骚汉传统,但对六朝骈赋有所包容。创作上仍存在律赋与文赋的实践,形成复古派与反复古派的理论分歧。
万历至崇祯时期
复古派反思早期堆砌奥僻之弊,反复古派则主张“唐赋简易明白”,两派界限逐渐模糊。此期骈赋创作超越骚体赋,体现“祖骚宗汉”与“兼容六朝”的融合趋势。晚明小品赋兴起,以短小精悍、题材生活化为特点,反映社会现实与文人趣味。
二、核心特征与理论争鸣
复古与辨体
明代辞赋的核心命题是“复古”与“辨体”。复古派通过排斥唐宋赋体,试图恢复汉赋的“正格”,但实践中仍受六朝骈赋影响;反复古派则扩大宗尚范围,包容唐宋赋体。二者的论争推动了赋学理论的深化。
政治与赋体的互动
明初辞赋直接服务于政权合法性建构,如祥瑞赋、京都赋与外交相关的异域赋,均体现政治话语的渗透。刘基等作家的辞赋中,政治态度变化直接影响其创作主题与风格。
晚明小品赋的转型
受社会思潮影响,晚明赋作趋向世俗化与个性化。小品赋篇幅短小,语言通俗,题材转向日常生活与文人雅趣,如园林、器物等,标志着赋体从庙堂文学向文人审美的转变。
三、代表作家与作品
杨慎:他的辞赋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虽是一首词,但具有辞赋的韵味和气势,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刻的人生感慨而广为流传。他的《洞天玄记》等赋作,以奇幻的想象和华丽的辞藻,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徐渭:其辞赋作品充满了个性和激情,如《四声猿》中的《狂鼓史渔阳三弄》,通过祢衡击鼓骂曹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作品语言犀利,情感强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汤显祖:以戏曲创作闻名于世,其辞赋作品也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的《牡丹亭》中的一些赋体描写,如《惊梦》一出中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等,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刘基:其辞赋既反映政治抱负(如《伐寄生赋》),又具寓言特色,艺术上融合骚体与汉赋铺陈手法,被视作明初赋风转型的关键人物。
陈懿典:编撰《赋海补遗》,系统整理历代赋作,体现晚明赋学思想的集大成倾向。
吴莱与袁桷:虽属元代文人,但其赋论对明初赋学影响深远,尤以“辨体尊体”理论为明代复古派提供了依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