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一)【2023福建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材料一:在中华民族约5000年的文明史中,“勤俭节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数历史经验教训启迪我们,勤俭节约是海晏河清之基,奢靡享乐是灾祸危亡之根。勤俭节约精神与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社稷兴衰紧密相连。;勤俭节约精神是修身之基。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倡导的是一种适度、合理、节用的生活理念,蕴含的是以节俭惜物为荣、以奢靡浪费为耻的道德品质,于个体而言,既体现着一种“待物之德”,也内蕴着一种“修养之道”。奢靡浪费,糟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会侵蚀人的意志品质。以俭养身,方能永葆本色。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形成了敬畏感恩的价值理念,就能在成长历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培育不怕困难、勇于吃苦、抵御诱惑的坚强意志。;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在中国人心中,“家事”与“国事”“天下事”密不可分,优良家风与良好社会风尚总是紧密相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将勤俭节约摆在家风建设的突出位置。从《诫子书》中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颜氏家训》中的“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始终为中国人所推崇。;勤俭节约精神是治国之道。惟俭者兴,惟勤者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一感叹,道出了勤俭节约的重要地位。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必亡。勤俭节约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反映出的是人格修养,但折射出的是人心向背,从根本上说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要长足发展,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警示,绷紧勤俭节约这根弦,让戒奢尚俭、艰苦奋斗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摘编自谢卫平《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材料二:;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采用递进式结构,先提出问题,再逐层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B.材料一第二段从反面论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C.材料一综合运用事实材料、道理材料、数据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D.材料二可以看作是材料一提及的“适度”“节用”生活理念的生动注释。;2.下列两则事例,哪一则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事例一:某酒店推行“N-1”点餐方式,要求服务员根据比就餐人数少一人的饭菜量引导消费者下单,“按需点菜”。
事例二:司马光注重家庭教育,曾作《训俭示康》告诫其子要以节俭为美德,不可追求奢靡生活。;事例二适合作为材料一第三段的论据。因为第三段的观点是“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司马光写作《训俭示康》是家风建设行为,能支撑观点。;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简要点评下面两位同学的行为表现,表明你的态度,说明你的理由。(6分)
同学甲洗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同学乙看到后马上上前拧紧了。;(二)【2022福建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民间美术体现了广大百姓最为朴素的精神诉求与审美表达,在与自然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创造出多样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
中国民间艺术深深地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早在三千多年前,先民就注重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而了解民风,《诗经》中的“国风”汇集了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其内容表现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以及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在民间的艺术形式中,不仅有诗歌,还有如山花烂漫般的各种民间美术形式,它们是有形之国风。这些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形成了中华民族本原文化的基本内容,成为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在民俗生活中,动物形象成为民间美术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内容,尤其是以“虎”为主题的民间艺术形式品类多样、琳琅满目。“虎”作为百兽之王,在与中国老百姓长期共存中,形成了特有的中华虎文化,它既是民间生活中保护平安的瑞兽形象,也象征着生命之中不断升腾的虎虎生气。各种民间美术形式中的虎形象,不仅构成“百虎闹春”的热闹景象,还向我们展示了民俗生活中老百姓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对于“春”的期盼与生活的幸福祈愿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中,同样也以造型的方式体现在精彩纷呈的民间美术之中。人们以年画的方式迎接春节的到来,以剪纸的形式烘托节日的喜庆,以彩塑的手法再造愉悦的世相,以风筝的放飞感受春风浩荡,在皮影中品读人生的春秋,在玩具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堂讲本课件.pptx
-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1整体感知课堂讲本课件.pptx
-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2语言品味赏析课堂讲本课件.pptx
-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3标题类课堂讲本课件.pptx
-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4人物形象分析课堂讲本课件.pptx
-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5写作手法课堂讲本课件.pptx
-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7主旨情感课堂讲本课件.pptx
-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二实用类文本__议论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课堂讲本课件.pptx
-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__说明文阅读7年中考聚焦课堂讲本课件.pptx
-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__说明文阅读考点1信息筛选与内容概括课堂讲本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