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徽州建筑调研报告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徽州建筑调研报告
摘要:徽州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本文通过对徽州建筑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文化价值以及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旨在揭示徽州建筑的历史演变过程,探讨其独特的建筑艺术特色,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本文的研究对于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徽州建筑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于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徽州建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保护传统建筑的同时,实现其与现代社会的和谐共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历史、文化、艺术和技术等多个角度对徽州建筑进行综合研究,以期为实现徽州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徽州建筑的历史渊源
1.徽州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
徽州地区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地处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之间,东临浙江省,南接江西省,西与江西省、湖北省相邻,北与安徽省的宣城市、南京市接壤。总面积为1.9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20万。该地区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黄山山脉的主峰黄山,海拔1864米,是徽州地区的象征,也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区域内黄山、白岳、天目山等山脉连绵起伏,形成了以山地、丘陵为主的自然景观。
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夏商周时期,徽州地区属于吴越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秦统一六国后,属会稽郡。汉代属丹阳郡。三国时,属吴国。东晋时期,属新安郡。南朝宋、齐、梁、陈时期,属歙州。隋唐时期,属歙州。宋元时期,属徽州路。明清时期,属徽州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属安徽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徽州地区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以徽州古村落为代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西递、宏村两个世界文化遗产。西递村始建于公元11世纪,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全村占地约0.22平方公里,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300多座。宏村始建于公元11世纪,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全村占地约0.28平方公里,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380多座。这两个古村落以其古朴的村落布局、精美的徽派建筑、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据统计,每年约有200多万人次游客到访西递、宏村,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徽州建筑的发展历程
(1)徽州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北方建筑的影响,呈现出雄浑、古朴的特点。宋代时期,徽州建筑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的运用和装饰艺术上。这一时期的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广泛使用砖、石、木、瓦等材料,形成了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
(2)元明清时期是徽州建筑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徽州建筑在继承唐宋时期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徽州古建筑群中的大量民居、祠堂、牌坊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一时期的建筑在结构上更加复杂,装饰更加精美,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例如,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飞檐翘角、雕刻艺术等,都是这一时期建筑艺术的精华。
(3)近现代以来,徽州建筑在传统的基础上,受到了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建筑形式。这一时期的建筑在保持徽派建筑特色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建筑的理念和技术。例如,一些古村落中的民居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维修和改造,使其既能满足现代居住需求,又能保持传统建筑的风貌。此外,一些徽州古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3.徽州建筑的历史演变特点
(1)徽州建筑的历史演变特点之一是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徽州地区山清水秀,地理环境独特,孕育了丰富的建筑风格。从唐宋时期的朴素实用,到明清时期的装饰华丽,徽州建筑风格经历了多次演变。以宏村为例,其古建筑群中的马头墙、飞檐翘角、石雕木雕等元素,展现了徽州建筑在历史演变中的丰富多样性。据统计,宏村现存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达380余座,涵盖了民居、祠堂、牌坊等多种类型。
(2)徽州建筑的历史演变特点之二是注重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结合。徽州建筑在满足居住、祭祀、交通等实用功能的同时,也注重美观性和艺术性。例如,徽州民居的窗花、门楣、梁架等装饰,既体现了建筑的实用性,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西递村为例,其民居建筑在保持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了徽派雕刻技艺,使建筑外观典雅大方,成为徽州建筑的典范。
(3)徽州建筑的历史演变特点之三是注重家族观念和宗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汽车理论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正确.docx
- 甲流的症状和表现(2)PPT课件.pptx VIP
- 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用户操作手册20241110(升级版).pdf VIP
- 80吨吊车性能表(XCT80L5技术规格书).docx
- 螺旋弹簧触指的介绍.ppt
- 2024 年度民主生活会“四个对照”方面(存在问题、原因剖析及整改措施).docx VIP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4版黄丽亚课后参考答案.doc
-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pdf VIP
- GJB2749A-2009 军事计量测量标准建立与保持通用要求.pdf
-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