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解惑”导写及范文展示 .pdf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解惑”导写及范文展示 .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解惑”导写及范文展示

一、作文题目:

“解惑”,即解决问题,是从师学习的重要内。那么,学习是否为了解决问题?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

二、题目解读

(一)命题背景

本单元写作训练的重点是议论的针对性。

针对性是议论文写作的必备的前置条件,也是最核心的要素。没有议论的针对性,那么议

论的深刻性、论证的严密性和证明力,都有可能如刘半农所说的“放野箭”O应该说,人教版

必修教材将之放在本册教材写作知识的主要位置,是很有见地的。

在写作知识短文中,编者所强调的是议论的现实针对性和读者意识,这样的阐释和指导可

谓立意高远。

不过,从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实际来看,我们首先要强调、强化的是学生针对题目有的放矢

议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除了在文本教学中予以重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议论文写作训练来强

化和巩固。

且在读写深度融合、教考密切结合的情势下,我们拟写作文题,最好加强与教材的系,

并且在命题形态上尽可能向当下的全国I卷、上海卷靠拢。

再从本题内看,除上次推文之设计意图中已有所涉及外,这里还想强调:

对此题内所涉《师说》所言“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其基本关系须心中有底。

大致应明白,“解”的是什么“惑”?

曾国藩的意见可供参考。

他的解释是:“传道为修己治人之道,授业为古文六艺之业,解惑为解此二

者之惑。韩公一生学道好文,二者兼营,故往往并言之。”(吴文治.韩愈资料汇编国].北京:

中华书局,2003:1484.)

当然,联系韩愈写作此文的针对性,“解惑”也可理解为解世人不从师之惑。

(二)材料指向

核心概念是“解惑”,要求讨论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话题。

顺着“解惑,即解决问题,是从师学习的重要内”这句话的思路,考虑“学习是否

为了解决问题”,那么合宜的思路应该是:

一是学习确实需要解决问题。它对我们获得和巩固知识是必要的。(此点必需,但本论题

中不是最重要的。)

二是学习不应该满足于解决问题,而应该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

即学者听从师者不断地解答对其所传之道和所教之业的疑惑、困惑之后,对师者所传之道

体悟越来越深入透彻,从师者那里所受之业越来越博大精深,于是眼界越来越开阔,胸襟越来

越开张,思想也越来越自觉和深邃。从而,更有可能激发起主动地探究的精神,产生更多更深

的疑问。

“解惑”不是止境,“生惑”才是至境!

解决问题的学习仅仅是一种手段,或一段途径,由此而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地探索

前行,才是我们学习的真正目的和使命。

这样的学习,不是消灭问题的学习,而是不断发现问题、创造疑问的学习。

大而言之,学习是满足于“解惑”答问,还是致力于“生惑”“寻惑”,其学习观所指向

的教育本质甚至可以说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分水岭!

如果真让满脑子充满奇思妙想的、充满好奇和疑问的学生,通过以“解惑”为终极目的的

学习,辛辛苦苦学成循规蹈矩、目光呆滞、无疑可问,只会做题目的机器或满载别人帮他解决

了“疑惑”(问题)的所谓“知识”的器皿和“两脚书橱,那么,这不能不说是学习的短视甚

至教育的悲哀。

如果从议论针对性的现实关照来看,这也可以称得上写作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所拟的这道作文题,其实也就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学习

之道”单元所提供的成题“劝学新说”的一种具体化论述。

三、展开

接下来的关键能力是,如何形成对这个中心论点的论证支撑?换言之,如何来证明它?

说得再具体点,就是要讲出“学习不应该满足于解决问题,而应该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

的充分的理据来。要你明确回答的主要是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更不能够马马虎虎地用“博

学之”之类的套话,套一下。

这个论点(主张)的证明难度,其实跟今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差不多。而不像2022年、

2023年全国I卷的“三手”和“好的故事”等题目。那些个作文题,尤其是2022年题,分论

点几乎给你周全地准备好了。

看来,面对这样的作文题目,“感动中国”的大量事例及流光溢彩的颁奖词,要拿来用,

似乎用不上了;精心开发的“全能素材”“万能例子”,连最新开发的“羊毛月道歉”“李子

栗复出”等社会新闻,包括当下高中议论文写作领域行情看涨的“新伊卡

文档评论(0)

文档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创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