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4/NUMPAGES78
专题11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求和与综合应用策略
目录TOC\o1-4\h\u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
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3
03知识梳理·方法技巧 4
04真题研析·精准预测 7
05核心精讲·题型突破 29
题型一: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量问题 29
题型二:证明等差等比数列 31
题型三:等差等比数列的交汇问题 36
题型四:数列的通项公式 41
题型五:数列求和 46
题型六:数列性质的综合问题 52
题型七:实际应用中的数列问题 56
题型八:以数列为载体的情境题 61
题型九:数列的递推问题 64
重难点突破:数列新定义 70
数列作为高考数学中的核心考察点,其命题形态丰富多变,涵盖了从基础到复杂的各个层次。在小题部分,重点聚焦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数列的递推关系,并且呈现出与其他数学知识(尤其是函数、导数)相融合的趋势。至于解答题,其难度通常处于中等或稍难水平,随着文理合卷的改革推进,数列与不等式相结合的难题(以往常作为压轴题)热度有所减退,难度趋于稳定,保持在中等偏难的程度。这类题目往往在考察数列基本问题之后,进一步探讨数列求和,而求和之后又常与不等式、函数、最值等问题相互交织。在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技巧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考察“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等高级求和技巧,并且与不等式紧密结合,其中“放缩”思想及方法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的结合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应给予适当的重视。
考点要求
目标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等差、等比数列
掌握定义公式应用
2024年甲卷第4题,5分
2024年I卷第19题,17分
2024年II卷第12题,5分
2023年甲卷第5、13题,10分
2022年乙卷第13题,5分
2021年II卷第17题,10分
2023年II卷第8题,5分
2025年高考数列考查将聚焦核心点是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特别是利用数列前n项和与第n项的关系进行推导,此部分题型多样,常作为选择填空或最后一题数列新定义压轴题,挑战考生的思维深度与解题能力。
数列通项
能熟练求解通项问题
2023年乙卷第18题,12分
2023年II卷第18题,12分
2022年I卷第17题,10分
2022年上海卷第21题,18分
数列求和
理解数列求和方法,能准确计算数列和
2024年甲卷第18题,12分
2023年甲卷第17题,12分
2022年甲卷第18题,12分
2021年I卷第16题,5分
2021年乙卷第19题,12分
2021年I卷第17题,10分
1、利用定义判断数列的类型:注意定义要求的任意性,例如若数列满足(常数)(,)不能判断数列为等差数列,需要补充证明;
2、数列满足,则是等差数列;
3、数列满足,为非零常数,且,则为等比数列;
4、在处理含,的式子时,一般情况下利用公式,消去,进而求出的通项公式;但是有些题目虽然要求的通项公式,但是并不便于运用,这时可以考虑先消去,得到关于的递推公式,求出后再求解.
5、遇到形如的递推关系式,可利用累加法求的通项公式,遇到形如的递推关系式,可利用累乘法求的通项公式,注意在使用上述方法求通项公式时,要对第一项是否满足进行检验.
6、遇到下列递推关系式,我们通过构造新数列,将它们转化为熟悉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从而求解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1)形如(,),可变形为,则是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由此可以求出;
(2)形如(,),此类问题可两边同时除以,得,设,从而变成,从而将问题转化为第(1)个问题;
(3)形如,可以考虑两边同时除以,转化为的形式,设,则有,从而将问题转化为第(1)个问题.
7、公式法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数列求和的基础.其他一些数列的求和可以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求和.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公比是用字母表示时,应对其是否为进行讨论.
8、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要对通项进行变换,如:,,裂项后产生可以连续相互抵消的项.抵消后并不一定只剩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也有可能前面剩两项,后面也剩两项,但是前后所剩项数一定相同.
常见的裂项公式:
(1);
(2);
(3);
(4);
(5).
9、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的注意点:
(1)要善于通过通项公式特征识别题目类型,特别是等比数列公比为负数的情形;
(2)在写出“”与“”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的表达式;
(3)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
10、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
(1)若,且,为等差或等比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重庆育才中学校2025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版).docx
-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次诊断性考试数学复习题3.docx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答案.docx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docx
- 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数学试卷.docx
- 预习16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七大考点)(原卷版).docx
- 预习16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七大考点)(解析版).docx
- 预习15 等比数列(七大考点)(原卷版).docx
- 预习15 等比数列(七大考点)(解析版).docx
- 预习14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九大考点)(原卷版).docx
- (4篇)XX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汇编12.docx
- 汇编1154期-在培训班上的讲话汇编(3篇).doc
- 汇编1173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076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汇编1177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112.doc
- (6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心得体会汇编.docx
- 汇编1166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从严治党、担当作为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174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教育13期-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参考汇编(3篇).doc
- 汇编1458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提纲参考汇编(3篇)12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