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练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2024·江西南昌一模)为了探究氮沉降和干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在我国南方地区通过施加氮肥与模拟干旱环境的试验,来预测未来高氮沉降和干旱交互背景下亚热带森林生态功能的变化。本试验设置了施氮肥和不施氮肥两种处理,每种处理下设置不同的干旱程度。下图表示试验收集到的杉木幼树根冠比和总生物量的相关数据,图中根冠比=根系重量/树冠重量。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杉木幼树根冠比()
A.与总生物量呈负相关
B.与干旱程度呈正相关
C.随氮肥施加而增大
D.随干旱加剧而减小
2.试验显示,杉木幼树根冠比的提高可()
A.适应干旱环境
B.充分吸收氮肥
C.增强光合作用
D.调节水热平衡
3.根据试验数据可推断,重度干旱条件下施加氮肥导致杉木幼树()
A.根系的生长加快
B.树冠的生长加快
C.根系的生长减慢
D.树冠的生长减慢
答案1.B2.A3.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若杉木根冠比与总生物量呈负相关,那么总生物量越多,根冠比越低,施氮肥、轻度干旱的总生物量最多,但其根冠比并不是最低;干旱程度越重,根冠比越大,根冠比与干旱程度呈正相关,B正确;施氮肥后,重度干旱的根冠比下降,根冠比并没有随氮肥施加而增大;根冠比随干旱加剧而增大。第2题,读图可知,杉木根冠比与干旱程度呈正相关,根冠比的提高可适应干旱环境;轻度干旱环境下,施用氮肥后,根冠比略有上升,说明根冠比的提高与吸收氮肥关系不大;由材料“图中根冠比=根系重量/树冠重量”可知,根冠比提高说明根系生长加快或树冠生长减慢,故杉木幼树根冠比的提高不能增强光合作用;试验未显示根冠比与调节水热平衡的关系。第3题,读图可知,重度干旱条件下施加氮肥导致杉木根冠比降低,“根冠比=根系重量/树冠重量”,说明其根系生长减慢或者树冠生长加快;图中显示其总生物量有所增加,说明是树冠生长加快。
(2024·广东韶关一模)土壤有机质指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含量为土壤有机碳。土壤含水量越小,表面温度越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越强,越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下图示意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同一海拔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完成4~6题。
4.三种植被类型0—60厘米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表现为()
A.青海云杉林灌木林草地
B.灌木林青海云杉林草地
C.青海云杉林草地灌木林
D.灌木林草地青海云杉林
5.青海云杉林在0—10厘米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表面温度较低
B.地表凋落物较少
C.土壤微生物活性较小
D.土壤含水量较高
6.祁连山排露沟流域的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
A.阳坡 B.阴坡
C.迎风坡 D.背风坡
答案4.A5.B6.B
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三种植被0—60厘米土层中,有机碳密度(各土层有机碳密度之和)最大的为青海云杉林,其次为灌木林,最后为草地。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青海云杉林在0—10厘米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较小,主要原因在于云杉林生长在海拔高、气温低的地区,地表凋落物较少,有机物质来源较少;土壤表面温度较低,微生物活性较小,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会减慢,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不符合题意;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较慢,有机物质较多。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青海云杉林生长缓慢,适应性强,可耐30℃低温,耐旱,耐瘠薄,喜寒冷潮湿环境,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排露沟流域的阴坡,气温较低,光照不足,蒸发弱,土壤较为潮湿,适宜其生长。
(2024·湖南衡阳八中月考)下面是小明暑期参加地理研学时拍摄的两张照片。图1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内的一处黄土土柱林景观,顶部分布有一种特有的灌木——树梅,枝叶繁茂,根系发达,图2为一处华北落叶松景观。通过查询资料可知,华北落叶松依靠种子传播,其种子和幼苗在生长发育期需要一定的遮阴条件。低密度落叶松林更新缓慢,林下草本植被茂密,不同密度落叶松林下凋落物的分解速度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完成7~8题。
图1图2
7.影响树梅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人类活动
8.低密度落叶松林更新缓慢,最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强,无遮阴环境
B.草本植被茂盛,争夺落叶松幼苗养分
C.蒸发强,林下水分缺乏
D.植被密度低,落叶松种子产生数量少
答案7.C8.D
解析第7题,黄土土柱高度不大,上下热量差异小,A错误;同一区域黄土土柱上、下部降水量大小无差异,B错误;黄土土柱顶部相对平坦,利于水分下渗,土壤墒情好,利于树梅生长,C正确;树梅分布在黄土土柱顶部,显然与人类活动无关,D错误。第8题,华北落叶松依靠种子传播,其种子和幼苗在生长发育期需要一定的遮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年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练习34活页作业11反证法.doc
- 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等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2.docx
-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语文答案.docx
- 高考英语写作全国通用版(全解析)讲义4求助信.docx
- 课时把关练高中数学RJA第九章91随机抽样911简单随机抽样.docx
-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docx
- 做出判断的分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2单元教科版.docx
- 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
-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2.docx
- 第03讲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