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中语文精编资源学而优·教有方
PAGE4/NUMPAGES4
《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典型例题
学习目标分析
学科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1.领会理解古诗词
2.分析概括作者观点
1.能将文章中最主要、最本质的内容加以概括和归纳总结。
2.从文章整体上解释推断作者的观点态度,并能概括表达。
理解诗中景物的特点及思想内容,体会其意境美;
理解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鉴赏诗歌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和通过某种生活情节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深度学习建议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命题情况。
2.补充诗歌鉴赏相关知识和常用术语。
3.多阅读古典诗歌鉴赏类文章,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考情分析
以“归隐”为主题的古代诗歌常常出现在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用典、对比、借代等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常考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常考的表达技巧。
题型1词语运用(整合与语理)
典例1[解释推断能力]下列选项中的“故”字,与其他三项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故垒西边
B.已而遂晴,故作此
C.故国神游
D.故人西辞黄鹤楼
解析:B项的“故”是“所以,因此”的意思。其余三项的“故”是“原来的,从前的,旧的”的意思。
答案:B
题型2古诗词默写(积累与语感)
典例2[观察记忆能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一生常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句中有两句为其生活作了生动概括。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原文信息回答问题。
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推雪
题型3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意识与态度)
典例3[分析概括能力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②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释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弱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谢世。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解析:“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
答案:安闲清静、年老体衰、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
对标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竹①
苏轼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注释①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苏轼因作诗批评新法而身陷囹圄,见窗外竹枝摇曳,有所感触,写下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初秋时节南风吹起,为后文描写风中的竹子创设了具体的环境,也点出了写作缘起。
B.第二句以一个“乱”字写出竹子受风摆布、颠来簸去的情态,也反映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C.五、六句不仅描写了当时风雪交加的自然环境,还借物抒怀表现了诗人决不妥协的人生追求。
D.七、八句写风霁之后竹子安然自若,颇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心境。
2.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解析:C项,“描写了当时风雪交加的自然环境”错,此处的“风雪”并非自然界的风雪,首句的“南风”表明当时是夏天。
答案:C
2.解析: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关键词句。后四句通过菊与竹,来表现诗人坚守气节的品质。“秋雨荒篱菊”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篱菊”荒废的担心,背后传达的是思乡之情。这句化用陶渊明的诗句,也暗含归隐之意。
答案:①菊与竹互相映衬,表现诗人坚守气节的情怀。
②对故乡“篱菊”荒废的担心,表达故园之思。
③用陶渊明的典故,流露出归隐的思绪。
对接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送人之常德
萧立之①
秋风原头桐叶飞,幽篁翠冷山鬼啼。
海图②拆补儿女衣,轻衫笑指秦人溪。
秦人得知晋以前,降唐臣宋谁为言。
忽逢桃花照溪源,请君停篙莫回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三单元检测卷1.docx
- 类文阅读:第三单元“诗意人生”主题(原卷版).docx
- 第三单元 【过关测试】高一语文单元复习一遍过(原卷版).docx
- 《单元学习任务:生命的超越》精品课品赏.pdf
- 第三单元综合素养测评(A).docx
-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堂同步练习 (1).docx
- 《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 (1).docx
- 《声声慢(寻寻觅觅)》基础训练2 (1).docx
- 《声声慢》同步练习1.doc
- 《声声慢》阅读练习.doc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2025年新版教材).pptx
- 锂离子电池前驱体磷酸铁合成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
- 2024年东盟石油和天然气更新报告(英文版)-东盟.docx
- DB3209_T 1207.2-2022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 第二部分:房屋建筑工程文件归档和档案移交范围.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