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病毒性唾液腺炎病理教研室吕娇
概述病毒性唾液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慢性硬化性唾液腺炎涎石病坏死性唾液腺化生
流行性腮腺炎[病因及病原菌]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常见于儿童,病后可获终生免疫。病毒由唾液飞沫经呼吸道传播。病毒侵入机体后,在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内大量繁殖,进入血液到达腮腺和其他器官。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发热、头痛、呕吐等;2.局部症状:双侧腮腺肿胀、疼痛,咀嚼和进食时疼痛加剧,腮腺导管口常红肿。3.双侧腮腺同时受病多见。4.全身其他器官也可受累。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肿胀
[病理变化]非化脓性渗出性炎症1.腺泡细胞内含空泡,可见包涵体,部分腺泡细胞坏死。2.导管上皮水肿,管腔内充满坏死细胞和渗出物。3.腺体被膜充血,间质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4.患者血和尿中淀粉酶升高(早期诊断)。流行性腮腺炎
慢性硬化性唾液腺炎唾液腺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常伴有纤维化和无痛性肿胀。病因不明,免疫反应参与其发生过程,与自身免疫病有关。
慢性硬化性唾液腺炎[临床表现]1.好发于下颌下腺,其次是腮腺;2.唾液腺区质硬肿块,无自发痛;3.挤压腺体有黏稠的分泌物流出;4.唾液腺造影显示腺泡消失,导管扩张。
慢性硬化性唾液腺炎[病理变化]1.导管周围纤维化,并有玻璃样变;2.导管扩张,导管上皮鳞化;3.腺泡萎缩,可见淋巴滤泡。
涎石病又称为唾液腺导管结石,以下颌下腺多见。1.下颌下腺分泌物黏稠;2.下颌下腺导管长,不规则;3.下颌下腺导管开口于口底,异物容易进入。
涎石病[临床表现]1.好发青壮年;2.结石可发生于导管内或腺体内;3.表现阻塞症状,进食时腺体出现肿胀、疼痛,进食后不久逐渐消失,挤压腺体见黏稠液体排出;4.X线表现为结石部位不透光。
涎石病[病理变化]1.结石单个或多个,质硬如泥沙;2.颜色淡黄色或褐色,有一个或多个核心;3.导管扩张,腔面出现糜烂或溃疡,导管上皮增生;4.导管周围肉芽组织增生;5.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和慢性炎细胞浸润。
导管扩张,腺泡萎缩,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
坏死性唾液腺化生良性病变,病变本质为受物理、化学或生物性损伤,使局部缺血而发生腺泡细胞坏死性炎症。其临床和病理表现易被误认为恶性肿瘤。
坏死性唾液腺化生[临床表现]本病多发生于腭部,也见于唇、颊及磨牙后腺,腭部病变多在硬软腭交界处,可单侧或双侧。本病特征为黏膜表面形成火山口样溃疡,溃疡可深达骨面,但不破坏骨组织,溃疡中心坏死,周围黏膜充血,亦有少数不出现溃疡,仅表面黏膜发红肿胀者。
坏死性唾液腺化生[病理变化]溃疡周围的表面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腺小叶坏死,腺泡壁溶解消失,黏液外溢形成黏液池;腺导管上皮呈明显的鳞状化生,形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岛或上皮条索。有的腺小叶完全被鳞状细胞团片取代,易被误认为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或黏液表皮样癌。
腺导管上皮鳞状化生形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岛或上皮条索
感谢观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