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儿科用药原则.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国军

儿科用药原则

儿科用药特点

小朋友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体内吸取、代谢、排泄的过程一般比成人为快;

小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水盐转换率高,极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的调整失衡,故小儿对影响水盐代谢或酸碱平衡的药物异常敏感;

儿科用药特点

小儿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皆不完善,因此用药不妥常易致副作用和中毒,年龄越小,用药就更要小心;

小儿抵御力差,易患多种感染性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许多疾病又反过来影响机体对药物的耐受能力;

小儿处在生长发育期,激素应用会影响其发育,某些中枢克制药会影响其智力发育。

儿科用药特点

一、新生儿用药特点:

皮肤局部用药吸取较多;

药物经口服后,胃肠道吸取的差异很大;

皮下和肌肉注射由于周围血循环局限性往往影响药物吸取和分布;

静脉吸取最快,药效可靠。

儿科用药特点

一、新生儿用药特点:

例如:磺胺药应用后,引起新生儿黄疸加重,甚至侵入脑组织导致核黄疸,因此磺胺药不适宜用于新生儿。

儿科用药特点

一、新生儿用药特点:

例如:由于新生儿肝脏发育不成熟,葡萄糖转移酶缺乏,氯霉素在肝脏集聚,可引起新生儿灰婴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死。

儿科用药特点

一、新生儿用药特点:

例如:新生儿肾功能发育不全,对巴比妥类、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排泄缓慢,直到满月后,肾功能才逐渐完善。

儿科用药特点

一、新生儿用药特点:

因此,一般新生儿用药量宜少,用

药间隔应合适延长,同步用药也不

宜过久,否则易发生中毒。

儿科用药特点

二、婴儿期用药特点:

婴幼儿期的吞咽能力差,大多数不会自服药物,口服给药要注意不要误入气管。

要理解药物的立即反应。

要理解药物也许引起的延缓反应。

儿科用药特点

三、小朋友期用药特点:

小朋友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但机体尚未成熟,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一样。

注意药物对骨髓的克制作用。

注意药物对内分泌腺的影响。

儿科用药特点

四、几种儿科不推荐使用药物:

四环素类抗生素大量应用,易于发生龋齿。故目前8岁如下小朋友禁用四环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对肾脏和第Ⅷ对颅神经──听神经有毒性。

儿科用药特点

四、几种儿科不推荐使用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对负重关节的软骨有损伤作用,16岁如下的小朋友,尤其是骨骼处在生长期的婴幼儿宜谨慎应用奎诺酮类药物。

阿司匹林作为解热镇痛药,长期服用,可导致小朋友急性肝损害,严重可引起瑞氏综合征,16岁如下小朋友慎用。

儿科用药特点

四、几种儿科不推荐使用药物:

头孢拉丁可引起一过性肾损害,部分患儿可出现肉眼血尿,静脉给药导致血尿也许更大。小朋友慎用。

可待因等中枢性镇咳药,可引起肺部炎症难以排除,加重肺部感染,小朋友慎用。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

目前较普遍采用按体重或体表面积的计算措施来确定药量。

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30kg体表面积=0.035(m2/kg)×体重(kg)+0.1(m2)

30kg每递增5kg、体表面积增长0.1m2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

按体重计算较为简便。对未测量体重的小朋友可按如下公式推算体重:

6个月前婴儿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kg)

7~12个月婴儿体重6+月龄×0.25(kg)

1岁以上小朋友体重年龄×2+8(kg)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

能在儿科使用的药物,其阐明书上多标注有小朋友用药计算措施,按公斤体重药量乘以患儿体重,则等于目前每天用药量,再按阐明书规定分次使用即可;药物剂量(每日或每次)=剂量/kg/次(或日)×体重(kg)。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算法:

假如阐明书上无小朋友用量,只标注:小朋友酌减。则常用小朋友体重(公斤)÷50(约定成人体重值)X成人药量,即可得到目前小朋友所用药量。

儿科用药给药途径

对年长儿要鼓励口服。

不能吞咽或拒绝服药,可由鼻饲管滴入或由肛门-直肠灌药。

病情严重或药物只能供注射时可选择静脉或肌肉注射。

儿科用药给药途径

PS:现不主张过多的肌肉注射治疗,可引起臀大肌坏

死、萎缩,或神经损伤。

7.小龄小朋友尽量不要长期肌注给任何药物,如目前小区常用的肌注抗菌素类药物、反复肌注退热药物等。原因有:A。小儿的神经走行、解剖也许有异于成人,在小朋友肌注,更易出现大神经的损害,假如不是紧急急救、来不及开通静脉通道,尽量不要采用肌注的方式给药;B。小儿的肌肉薄嫩,且肌注时药物都为原药浓度、稀释很少,就像化肥散到娇嫩的叶片上,比成人更轻易引起肌注部位的肌肉永久性的伤害,像臀大肌萎缩等;我们这里的小区基层医师肌注给药的机会过多,出问题恐怕是迟

文档评论(0)

173****663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