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阜石路随道路建设
〔田村山水厂东路~玉泉路〕工程
监控量测方案
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
目录
TOC\o1-3\h\u122761工程概况 2
273112编制依据 2
239733工作流程 2
31344监测内容: 2
223275测点布置 2
272505.1布置原那么 2
110085.2具体布置 2
139626实施细那么 2
144596.1隧道暗挖局部 2
246796.1.1地质及支护观察 2
197326.1.2隧道收敛量测: 2
206516.1.3隧道顶部下沉量测 2
174726.1.4地表沉降: 2
73996.1.5底部隆起观测: 2
116346.2穿越地铁局部: 2
201477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 2
220687.1仪器设备: 2
206997.2人员配置: 2
272218施工监测管理 2
27588.1暗挖局部 2
18628.2自动监测 2
191928.2.1观测预警值确实定: 2
72318.2.2监测频率: 2
152389资料整理和信息反应 2
1121410应急预案 2
673111监测质量控制 2
2144611.1初期控制 2
401011.2施工控制 2
3211711.3监测控制 2
10211.4数据分析处理控制 2
1652212平安措施 2
1工程概况
阜石路220KV电力沟道工程第三标段〔田村山水厂东路~玉泉路〕单孔暗挖电力隧道起点从田村山水厂东路至玉泉路西侧,全长1009.1m,共设方形竖井7座,7座竖井均属于通风井。本工程将配合阜石路建设,以及解决宝山站进出线及周边架空线路入地问题。
隧道初期支护采用C20喷射混凝土,厚度250mm。二衬采用C30模筑混凝土,厚度400mm,初衬采用中隔壁上下台阶法施工,隧道结构为复合衬砌结构,即钢格栅+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的初期支护与模注混凝土的二次衬砌构成,两次衬砌之间设柔性防水层。两次衬砌之间设柔性防水层。
为保证周围建筑及市政设施的平安,需对路面、施工影响区域内的构筑物、地铁结构1号线既有加强层、隧道进行沉降变形观测,以便掌握开挖过程中围护体系的实际状态,同时通过变形观测,科学合理地安排下一步施工工序。
2编制依据
1.北京广联惠供用电工程设计设计的《阜石路随道路建设沟道〔田村山水厂东路~玉泉路〕工程施工设计图》;
2.城市测量标准CJJ8-99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JGJ120-99
6.建筑地基根底技术标准GB50007-2002
3工作流程
收集根本资料现场调查
收集根本资料现场调查
编制量测方案
布置测点
变形量测
数据采集、分析
反应报告
修正方案
关系协调
图3.1量测流程图
4监测内容:
根据阜石路随道路建设沟道〔田村山水厂东路~玉泉路〕施工设计图相关要求,进行施工期间的监控量测,具体监测内容如下:
1.地质及支护观察
2.隧道收敛
3.顶部下沉
4.地表沉降
5.底板隆起
6.地铁加强层沉降
5测点布置
5.1布置原那么
1、按标准和设计要求在现场布设测点,当实际地形不允许时,可在靠近设计测点位置埋设测点,以能到达监测目地为原那么。
2、为验证设计参数而埋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为指导施工而埋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反应信息,以修改设计和指导施工。
3、地表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采用仪器进行观测,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4、各类监测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结合,力求同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以便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5、考虑埋设测点自身的稳定期,各观测点应提前进行埋设,并及早进行初始状态的量测。
5.2具体布置
暗挖监测测点数见表1,具体位置见监测布置图及剖面图。
表1:监测测点数
序号
测试工程
测点数〔个〕
1
地质及支护观察
-
2
.隧道收敛
30
3
顶部下沉
30
4
地表沉降
70
5
底板隆起
30
6
地铁加强层沉降
60
6实施细那么
6.1隧道暗挖局部
地质及支护观察
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对洞内地层土质进行观测并做记录。观察初支结构是否有结构裂缝特别是环向裂缝、地层岩性变化等。及时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