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
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距今3800—3500年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青铜礼器以及各种手工业作坊。在距今约4000年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造型奇特的青铜器、玉器和金器。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礼乐制度已经形成 B.国家形态开始出现
C.文化交流较为频繁 D.人类创造能力提升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约4000年的中国。根据题干的信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显示出青铜礼器及手工业的发展,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则呈现出大量造型奇特的青铜器、玉器、金器。这些考古发现反映了当时人类的手工业技能和艺术水平,说明人类在技术、艺术创造方面能力的提升。因此,题目中的发现主要可以说明人类创造能力的提高,D项正确;礼乐制度是在西周时期形成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明确的时间信息表明国家形态在此时才开始出现,也未涉及与国家形态有关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两处遗址出现交流的现象,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
2.汉代朗议制度规定,重大决策需大臣们在朝堂上进行讨论。在一次关于对匈奴政策的朝议中,武将主张武力征伐,文臣建议和亲与贸易,最终皇帝采纳了文臣的部分建议。这一结果表明()
A.皇帝偏好文治 B.武将地位下降
C.决策注重权衡 D.财政压力巨大
【答案】C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汉代朗议制度规定,重大决策需大臣们在朝堂上进行讨论,有利于集思广益,避免重大决策的失误,提升行政决策的科学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决策的科学性,而非皇帝的偏好,也无法得出武将地位的变化,排除AB项;材料描述的是决策程序,没有涉及财政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3.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现象多见于南方,饮茶并没有被北朝统治阶层和普通民众所认可。唐代饮茶之风大盛,皇室、王公大臣、儒士文人、僧侣、道士、普通民众都尚饮茶。这反映出()
A.社会等级差异缩小 B.“三教并行”政策效果显著
C.南北文化交融加深 D.经济重心引导社会时尚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材料中“饮茶现象多见于南方,饮茶并没有被北朝统为除层和些通民介所认可”到“唐代饮茶之风大盛,皇室、王公大臣、儒士文人、僧侣、道去普通民众都尚饮茶”,反映的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饮茶之风在南北方的普及,文化交融加深,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仍然强调等级秩序,且材料中强调的饮茶习俗的变化,未体现等级差异变化,排除A项;“三教并行”政策强调对思想文化的影响,而材料中饮茶风俗不仅强调社会风俗且涉及各阶层,排除B项;饮茶风俗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流行到唐代扩大至全国,这一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排除D项,故选C项。
4.如表为《明史·张居正传》中的相关记载。张居正的经历可以用来说明明代()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及第。初入仕,即以改革弊政为己任,力推一条鞭法,终成大明中兴之相。
A.科举选才制度更加有效 B.士大夫具有较强政治责任意识
C.专制皇权得到空前强化 D.社会变革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张居正入仕以后“以改革弊政为己任”,体现他热爱国家,积极履行对国家的责任,说明明代以张居正为代表的士大夫具有较强政治责任意识,B项正确;科举本身就是选拔人才的选官制度,材料没有明朝科举和以前科举的对比,无法得出科举选才制度“更加有效”的结论,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科举逐渐走向僵化,排除A项;明初废除宰相制度,专制皇权得到空前强化,并非张居正的改革,排除C项;材料信息只反映了张居正改革促使大明中兴,并没有体现对商品经济的具体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5.如表为1880—1910年列强在中国开设银行数量统计。这反映了列强在华()
年份
国家
在华设立的银行数(所)
上海
天津
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西梧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 贵州省黔东南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教学检测(二)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河北省唐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河北省唐山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