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10年四川高考文综试题(历史部分)
12.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图7中①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
A.葱岭B.玉门关C.大宛D.安息
【答案】:A
【解析】:从于阗往西出国境应是“葱岭”,而玉门关在阳关以北,C、D两项在国外。
13.隋唐时,中印交流促进了双方文化的发展。下列人物中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A.甘英B.玄奘C.一行D.鉴真
【答案】:B
【解析】:甘使出使大秦(东罗马);一行主要贡献是天文历法;鉴真东渡日本。
14.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
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③强化文化政治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关键词是“数千载发展,在宋元到达一个新高度”,只有②项是元朝的创新,
不合题意。科举制从隋朝产生,到宋朝在程序上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并实行糊名法
防舞弊。“文化政治”是指儒家思想作统治思想及“文人治国”,从西汉武帝以来就有这种
趋势。
世俗文学是指从从唐代传奇到宋元话本、宋词等。
15.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
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第1页|共6页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答案】:A
【解析】:题目所指主要是林则徐在寻求禁烟的适当方式。B项不属题意,C项从题中无法
推断,D项根本不成立,因为在君主立宪制下,英王无权干涉政府。
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回答16~17题。
16.“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答案】:D【解析】:D项错在“基本瓦解”,应为“受到一定冲击”(资本主义萌芽及早期
民主启蒙思想)。
17.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
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解析】:只有①②④三项才是“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结合”,有中国特色的革
命道路。
18.图8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
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
括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解析】:②项只是图8所述的“现象”,而
并非“积极作用”。
19.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法国采取了激进的斗争方式,对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产生了多
方面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造成了政局动荡B.加快了反封建进程C.传播了启蒙思想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D【解析】:这里,法国的“激进的斗争方式”是指雅各宾派专政时期的一系列措
施,D项是君主立宪派时期带有一定妥协性的产物。
20.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