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种群的特征.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第23页,共33页,星期六,2024年,5月种群个特征之间的关系迁入死亡率种群密度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迁出预测变化方向影响数量变动决定大小决定大小第24页,共33页,星期六,2024年,5月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第25页,共33页,星期六,2024年,5月随机分布(randomdistribution)指的是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容易产生。例如,森林地被层中一些蜘蛛的分布与面粉中黄粉虫的分布,以种子繁殖的植物在自然散布于新的地区时也经常体现为随机分布。第26页,共33页,星期六,2024年,5月均匀分布(uniformdistribution)的特征是,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中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种群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第27页,共33页,星期六,2024年,5月集群分布(clumpeddistribution)的特征是,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各群的大小、群间的距离、群内个体的密度等都不相等,但各群大都是随机分布。其形成原因是: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富与贫乏镶嵌;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种分布格局,在大多数自然情况下,种群个体常是成群分布,如放牧中的羊群,培养基上微生物菌落的分布,另外,人类的分布也符合这一特性。第28页,共33页,星期六,2024年,5月种群小结概念:特征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

个体数量。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

所占比例。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

性个体所占的比例。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出生(死亡)的新个体数。

迁入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迁入(迁出率)(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第29页,共33页,星期六,2024年,5月1、种群是指———————————————————————————————。

2、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

E、环境中天敌增多F、环境中阳光不足G、寄生生物增多H、寄生生物减少

3、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

A、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B、一片森林中的

全部蕨类C、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D、一

个院子里的全部葡萄F、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G、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H、一窝蚂蚁

I、一个狼群J、一片草原上全部老鼠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ACHACHI第30页,共33页,星期六,2024年,5月4、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适当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5、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虫个体交尾,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A.明显下降

文档评论(0)

xiaoyao20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