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内容基本状况残疾人生命周期及需求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残疾人辅导模式残疾人工作主要方法第2页,共17页,星期六,2024年,5月基本状况1.定义:根据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2008年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的定义,残疾人均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2.分类以缺陷为标准,残疾人一般可分为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语言残疾等五种:(1)智力残疾: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通常是指智商在70以下),并表现出适应行为的障碍的现象。智力障碍通常以智能不足程度的轻重予以分类,多数国家将智力残疾者分为三种:轻度、中度、重度。(2)肢体残疾:由于发育迟缓、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外伤,或其他先天、后天性骨骼肌肉系统的缺损,或疾病而形成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的状况。肢体残疾的种类分为:上肢、躯干或下肢残疾。三类残疾程度,各分为重度、中度、轻度。(3)听力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听力残疾包括:聋(听力完全丧失)及重听(有残留听力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两类。(4)视力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他疗法而不能恢复功能者(或暂时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力功能者),以致不能进行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类。(5)语言残疾:指声音机能或语言机能障碍,与人沟通困难或完全无法沟通。类别包括:发声器官失常、声音失常、口吃、语言发展落后、裂颚、脑麻痹、听力损害、失语症。如果一个人同时患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残疾则为多重残疾。一级最重,三四级最轻。第3页,共17页,星期六,2024年,5月基本状况3.对残疾人的认识(1)称呼:香港—弱能人士大陆—残疾人日本—障碍者(2)从医学模型到社会模型(3)从“个人不幸”到“公共健康”模型(4)从弱势群体到公民权利4.数量残疾问题是全球性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推算,全球约有5亿以上的残疾人,其中约1/3为儿童,3/5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仅有1%获得协助和康复服务)。另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约1/3残疾人为妇女。在许多国家里,每10个人中至少有一个残疾人,至少有25%的人因与残疾人有关而受到不利的影响。5.残障社会工作残障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环,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障人士补偿自身缺陷、克服各种环境障碍,重新回归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其目的在协助残障人士解决其与残障/疾病相关的社会、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以提高治疗/康复效果;协助残障人士及其家属预防疾病及复发,使其能自立更生,重新适应生活第4页,共17页,星期六,2024年,5月残疾人生命周期及需求(一)残疾人的需要(由低到高)1.治疗康复需要(生理、心理、精神的治疗康复)2.基本生存需要(经济、就业)3.接受教育需要(基本权利、减轻影响——发展的需要)4.职业发展需要(社会工作介入重点)5.家庭生活需要(遗弃、婚恋、家庭生活)6.社会交往需要(社会接纳)7.价值实现需要(替代功能、能力超常)社区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第5页,共17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人生阶段需要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0—3岁1.稳定情绪的需求2.得到父母的接纳3.需要得到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方法4.需要得到和了解外部资源1.父母不接受残疾孩子2.父母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和帮助残疾孩子3.父母过度保护残疾孩子3—6岁1.掌握沟通技巧的需求2.改善生存环境的需求3.接触社会的需求4.接受早期康复的需求1.沟通障碍2.缺乏社会接触3.意外伤害6—12岁1.接受学校教育、适应学校环境的需求2.建立各种社会关系的需求3.身份认同的需求4.危机处理的需求1.受教育障碍2.学校适应困难3.难以接纳身体形象4.意外伤害12—18岁1.独立生活的需求2.完成父母角色转变的需求3.接受角色文化和残疾角色的需求4.接受性别角色教育的需求5.协助危机处理的需求1.脱离父母,建立个人身份2.无法接受残疾身份,特别是这一阶段致残的孩子3.缺乏角色榜样4.性别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