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二、物質迴圈(一)物質迴圈的基本概念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就是生物地球化學迴圈(biogeochemicalcycles)。?生物迴圈(biologicalcirculation):生命必要元素在生態系統內進行的迴圈,稱為閉路迴圈(closedcycle)。地球化學迴圈(geochemicalcirculation):元素在生態系統外部進行的迴圈,稱為開路迴圈(opencycle)。而這兩種迴圈最終必將連接在一起成為生物地球化學迴圈。(二)物質迴圈1、碳迴圈自然界中只有空氣中的CO2,或溶解在水中的CO2(呈各種碳酸鹽狀態)才能成為有機體製造食物的碳源。2、氮迴圈地球上的氮庫主要是空氣,其體積的80%為分子態的氮,氮最大的儲存庫是地殼的岩石圈,而最大的交換庫是土壤中的腐殖質。3、磷迴圈沉積型迴圈,主要儲存庫是地殼中的磷酸鹽等沉積物,磷通過侵蝕和開採從岩石中移出而進入生態系統。磷不進入大氣,逐漸向海洋沉積。陸地上越來越少。全世界每年大約消耗磷酸鹽岩石940萬噸,按此速度,全球的蘊藏量只能維持100年,磷將成為人類和陸生生物的限制因數。4、水迴圈水分從水面陸地蒸發,從植物蒸騰,以雨雪霜冰雹等形式降落。一部分滲入土壤一部分流入河海。第三節生態因數及其作用一、生態因數概念及其分類生境(habitat):任何一種生物都不可能脫離特定的生活環境,在一定時間內對生命有機體生活、生長發育、繁殖以及有機體存活數量有影響的空間條件及其他條件的總和。組成生境的因素稱生態因數。生態系統基礎理論1935年,坦斯利(A.Tansley)提出了生態系統(ecologysystem)的概念,經林德曼(R.Lindeman)和奧德姆(E.P.Odum)等的發展,生態學從生態系統的組成與結構、能量流動與物質迴圈、生態因數及其作用和生態系統平衡等方面開展研究。生態系統: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生物的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間,通過不斷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而相互依存的統一整體。第一節生態系統的組成與結構一、生態系統的組成(一)無生命類(1)太陽輻射能(solarenergy).(2)無機物質(inorganicmatter),如O2、N2、CO2、H2O,Fe等。(3)有機物質(organicmatter),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類和核酸等。(二)有生命類(1)生產者(producer):主要綠色植物,能用簡單的無機物質合成複雜的有機物質的自養生物(autophyte),也包括一些光合細菌。其作用是進行初級生產,即光合作用。太陽能只有通過生產者,才能輸入生態系統,成為消費者和還原者唯一的能源。(2)消費者(consumers):以其他生物或有機物為食的動物,是異養生物(heterophyte)。據其食性區分為草食動物(herbivores)、肉食動物(carnivores)兩類。寄生者(parasite)是特殊的消費者,另外還有雜食者(omnivores),介於草食動物與肉食動物之間的消費者。(3)還原者(decomposers):主要是細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及腐食性動物,屬於異養生物。把複雜的動植物有機殘體最終分解為無機物,歸還到環境中,被生產者再次利用,又稱為分解者。生態系統還可以根據物質和能量的活動性,分為:貯存庫(reservoirpool)交換庫(迴圈庫)(exchangeofcyclingpool)①貯存庫:生態系統中,除運轉的物質和能量外,有一部分屬於貯存的物質和能量。包括生產者自身的一部分碳素,經過長期礦化作用形成為泥炭,如化石,珊瑚礁等;有的則轉化成為化石燃料,例如石油和煤等;有的則流入大海形成沉積物,它們都暫時或長期地離開了生態系統的迴圈而貯存起來。(見圖2-2)②交換庫或迴圈庫:生物體與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間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與貯存庫相反,它們之間的交換是迅速的,但容量小,而且很活躍。(見圖2-2)二、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種群數量、種的空間配置(水準的和垂直的分佈),時間變化(發育、演替和季節性變化)是生態系統的結構特徵,這些特徵與植物群落的結構特徵相一致。城市生態系統,不同階層的人,或不同經濟收入的人,同樣具有不同的空間分佈格局。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以營養為紐帶和鏈條,把生物與非生物緊密的結合起來,構成以生產者、消費者、還原者為中心的三大功能類群。第二節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與物質迴圈能量(energy)來源於太陽。(1)熱能,它溫暖大地,推動水分迴圈,產生空氣和水的環流;(2)光化學能,為植物光合作用所利用和固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