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代科举制度文学常识--第1页
古代科举制度文学常识
古代科举制度文学常识
科举是封建时代最高统治阶级收买士人为之服务的一种手段汉代
的察举也是同样的性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科举制度文学常识
欢迎阅读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
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
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
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
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
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
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
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
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
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
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干三百多年
《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
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
(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
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
为准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
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
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
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
古代科举制度文学常识--第1页
古代科举制度文学常识--第2页
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
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
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
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
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
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
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
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
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
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
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
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
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
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
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
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
至
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