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装置图与实验目的的正误判断
知识要点
1.仪器使用的认识思路
仪器类型→仪器性能→主要用途→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仪器类型主要是根据仪器的用途进行分类(容器和反应器、计量仪器、分离仪器、冷却仪器、干燥仪器、热源等),仪器性能主要是仪器的构造、规格与精确度等,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是实验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与严格遵守的。
2.装置图评价方法
(1)查仪器的使用和连接是否正确。
(2)查反应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
(3)查收集方法是否正确。
(4)查尾气吸收装置、安全装置是否正确。
(5)查实验目的与操作、现象、结论是否一致。
3.考前必记
(1)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类型
固体+固体气体
固体+液体――→气体
固体+液体气体
装置图
说明
①KClO3与MnO2(或KMnO4)共热制O2;
②NH4Cl与Ca(OH)2共热制NH3;
③CH3COONa与NaOH制CH4;
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①碳酸钙与稀盐酸制CO2;
②锌粒与稀硫酸制H2;
③FeS与稀H2SO4制H2S;
④简易启普发生器只适用于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
①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Cl2;
②加热烧瓶时,要垫上陶土网
(2)常考物质的制备、净化、收集、尾气处理装置
物质
装置图
注意事项
氯气
①浓盐酸、加热;
②先除HCl气体再除水蒸气;
③用饱和食盐水除HCl气体;
④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氨气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②仅加热NH4Cl固体不能制得NH3,应该加热NH4Cl和Ca(OH)2的固体混合物;
③导气管要伸入“集气”试管的底部;
④用一团棉花塞在“集气”试管的口部,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率,收集到较纯净的NH3,不能用塞子代替棉花
乙酸乙酯
①用饱和Na2CO3溶液收集乙酸乙酯,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
②右侧导气管不能伸入溶液中
(3)物质的分离装置
分离方法
过滤
蒸发
蒸馏
分液和萃取
升华
装置图
注意事项
①一贴、二低、三靠;
②用玻璃棒引流
①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①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②冷凝水下进上出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圆底烧瓶中盛冷水,升华属于物理变化
易错判断
1.该装置可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2.该装置用于制备并收集NO气体。()
3.该装置用于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4.该装置用于Na2CO3和稀H2SO4反应制取少量的CO2气体。()
5.用该装置加热硫酸铜晶体制备无水硫酸铜。()
6.该装置可用于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
7.该装置可用于分离乙酸与乙醇。()
8.用图中方法不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
9.利用该装置可证明SO2有漂白性。()
10.模拟外加电流法。()
11.利用该装置验证牺牲阳极法。()
12.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
13.检验溴乙烷水解产物中含有Br。()
14.检验乙醇消去反应产物中的乙烯。()
题型训练
1.1873年,卡尔·冯·林德发明了以氨为制冷剂的冷冻机。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制得并收集氨气,后续用于模拟制冷过程。下列装置(“→”表示气流方向)难以达到目的的是
A.制备氨气
B.净化氨气
C.收集氨气
D.尾气处理
A.A B.B C.C D.D
2.下列制备、干燥、收集,并进行喷泉实验的原理与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
B.干燥
C.收集
D.喷泉实验
A.A B.B C.C D.D
3.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所选试剂、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的正确的是
气体
试剂
制备装置
收集方法
A
固体
a
e
B
乙醇+浓硫酸
C
f
C
高锰酸钾固体
a
d
D
浓硝酸
b
f
A.A B.B C.C D.D
4.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除去中的少量
实验室简易制取NH3
C
D
制备
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
A.A B.B C.C D.D
5.实验室制取氨气并验证其化学性质和用途,下列装置对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利用装置甲制备氨气 B.可利用装置乙干燥氨气
C.可利用装置丙收集氨气并进行喷泉实验 D.可利用装置吸收氨气并防倒吸
6.下列实验装置规范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
??
、??
??
除去中的
制备
制备
验证液溴和苯发生取代反应
A.A B.B C.C D.D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干燥H2 B.用乙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气
C.用丙装置收集Cl2 D.用丁装置除去NaHCO3中的Na2CO3
8.下列实验设计可以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观察Na燃烧的产物
实验室制备少量
选项
C
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三模)文综历史试题.doc
- 译林版(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1SchoolthingsPeriod2Storytime课后作业.docx
- 第13课多彩的数字世界(教案)四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人教版.docx
-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十次模拟考试物理答案(1).pdf
- 414 分子的极性 手性分子学案高二下学期化学选择性必修2.docx
- 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第三讲有机合成.docx
-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统练英语试题.docx
-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第五小学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
- 2019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练习课时跟踪检测8-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
-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题2.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