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老北京常说的“九坛八庙”到底是哪些坛、哪些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坛庙建筑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和都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传统的礼治体系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坛即祭坛,原义是指在铲除杂草的平坦地面上,用土筑堆用于祭祀神灵的高台;庙即宗庙,是供奉神佛、名人或祖宗神位的地方。作为一个有着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名城,直到今天北京还保留有较多的坛庙建筑,因此在北京民间一直流传着“九坛八庙”的说法。
作为皇家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北京的九坛八庙最初形成于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后来的明代嘉靖皇帝通过“更定祀典”,对京城的坛庙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展,初步奠定了九坛八庙的格局,在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又作了一定的完善。九坛八庙作为最高规格的皇家礼制建筑,集中展现了明清两代京城的祭祀文化和建筑文化,是中国坛庙建筑的典范之作。虽说九坛八庙是皇家礼制建筑,但是“九坛八庙”这种说法却没有官方正式的出处,而是通过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交谈中流传下来的。其实“九坛八庙”的说法并不准确,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家坛庙远不止这些,仅在明代修建的祭坛就有17座之多。之所以说“九坛八庙”,是因为这些坛庙规格高、名气大。
“天地君亲师”是儒家最基本的伦理纲常,也是古代中国人传统的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等价值观念的核心所在。从祭祀的对象和内容上,可以把九坛八庙分为两类。首先是最原始的自然崇拜,也就是对天地的敬畏,明清时期帝后主要在京城九坛进行此类祭祀活动,京城九坛包括太岁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先蚕坛、祈谷坛。其次是在京华八庙对祖先、宗教神灵、名流等进行祭祀供奉,京华八庙包括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皇堂子、文庙、历代帝王庙。
京城九坛
明朝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之后,先后建造了社稷坛和大祀殿(祈谷坛),在明代嘉靖之前一直奉行的是“天地合祀”制度,当时有大臣向嘉靖皇帝建言,说古人在圜丘祭天,在方丘祭地,圜丘应选址在南郊,又圆又高,象征天,方丘应选在北郊,又方又低,象征地,嘉靖皇帝认为有道理,于是大改旧制,于嘉靖九年陆续修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先蚕坛等坛台,拉开了明清两朝建造坛庙建筑的序幕。
天坛、地坛
北京九坛中最知名的自然是天坛。天坛现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备受关注,但是九坛八庙中的天坛却并非指现在的天坛公园,而是指天坛公园内举行祭天大典的圜丘。圜丘的形制充分体现了“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圜丘中心有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叫“天心石”,祭祀台围绕这块石头以九的倍数向四周铺设条石,象征九重天,通过这样的设计希望能够与住在九重天的“帝”产生联系。
天坛
地坛又称方泽坛,位于安定门外,用汉白玉砌成的两层方台,象征大地是正方形。台的北面有方泽(贮水池),台的南面有祇室。明清皇帝每年夏至日出时,在这里祭祀土地神。
地坛
日坛、月坛
日坛和月坛都建造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日坛又称朝日坛,位于朝阳门外,坛为白石方台,明朝时坛面为红琉璃,以象征太阳:清朝殿为方砖墁砌,四周有围墙。坛东有神库、神厨、宰牲亭等,西北有具服殿,南有左右配殿。明清皇帝每年春分日出时,在这里祭祀太阳神。
日坛
月坛又称夕月坛。位于阜成门外,坛为白石方台,另外还有神库、神厨、宰牲亭、具服殿等。明清皇帝每年秋分亥时在这里祭祀夜明之神一一月亮。
月坛
太岁坛
古人不仅祭拜天地日月,也祭拜太岁神,太岁神不止一位,岁以六十甲子为一周期,太岁神则对应六十甲子,共有60位太岁神,他们轮流当差,每年一位,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太岁坛位于现在先农坛公园的东北侧,“台而不屋为坛,设屋而祭为庙”,太岁坛与其他祭坛不一样,它更应该被称为“太岁庙”,因为太岁坛是由一组殿堂建筑群构成。整组建筑群包括拜殿、太岁殿、东西配殿,每一个单独的建筑体量都比较大,明清皇帝每年春、冬两季择吉日来此祭祀,以求岁岁吉祥,年年国泰民安。
太岁坛
社稷坛、先农坛、先蚕坛、祈谷坛
“民以食为天”,通过祭祀祈求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是自远古以来人们的朴素愿望。首先来说说社稷坛,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发达立世,普通民众对于收成的渴望不言而喻,而作为统治阶级来讲,也自然以“江山社稷”为重。何为“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有地有谷,丰收富足是当时人们最大的愿望。社稷坛如今位于天安门西侧(今中山公园内),是明朝迁都北京所建的第一坛。这是一座汉白玉砌成的三层方台,台上以南红、西白、北黑、东青、中黄五个方位铺着五种颜色的土,称作五色土,历史上由全国各地纳贡而来,企盼天下五谷丰登,也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每逢二、八月明清皇帝都会到此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
社稷坛
先农坛位于永定门内西侧,建于明嘉靖年间,与天坛东西相望,因祭祀炎帝神农而得名。坛为砖砌成方形一层,坛北有正殿五间,供奉先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