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1古代诗歌五首
◎文化自信: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并熟读成诵。
◎思维能力: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学习知人论世的评析方法,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审美创造:领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学习知人论世的评析方法,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领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因为登高,则可望远;望远,可致深思。许多文人墨客,借登高抒发郁结于胸的种种忧思,或是兴亡之叹,或是凌云壮志,或是思乡之感,或是人生哲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他们的深沉情思。
二、教学开展
学习《登幽州台歌》
1.目标任务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zǐ)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他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有《陈伯玉集》。
◎背景链接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谋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2.目标任务二:诵读经典,感受诗韵。
◎读准字音
怆然(chuànɡ)涕(tì)
◎把握节奏
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朗读指导
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出悲凉的语气。注意每句的领字要读出延长音。
◎理解诗意。请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读懂诗歌大意,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去,)向前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向后望不到明主。想到天地之广大、时间之久远,我独自悲伤,眼泪纵横而下。
3.目标任务三:品析诗歌,感悟诗情。
再次朗读诗歌,结合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思考下列问题。
◎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境遇?
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燕昭王那样的明君和他招纳的贤士良臣,“来者”指后世的贤明君主。“前不见”“后不见”,表示时间无止无休。这两句诗写了时间的长河无尽,而诗人自己的生命短暂,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时空角度(天、地)。在无限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面对眼前之景,诗人想到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心生感慨,悲伤落泪。
◎诗中描绘了空旷辽阔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诗人当时进言不被采纳,反而被贬,眼看报国宏愿化为泡影,登上这座古时招纳贤士的幽州台,却不见贤君,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悲伤心理和对贤明君王的渴盼,也流露出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2)天地茫茫、岁月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广漠的空间与无尽的时间,衬托出人的渺小、孤单、无力和生命的短暂。诗人想到自己不受重用的境遇,于是怀才不遇的苦闷,时不我待的焦灼、痛苦涌上心头。
◎诗人在这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之间,对生命产生了什么思考?结合诗人的经历,体味诗中的哲理。
诗人一心报国,却接连受挫,一直得不到重用,面对无尽的空间与时间,感受到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哲理。
学习《望岳》
1.目标任务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东)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因而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圣”。他的诗作《望岳》《登高》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背景链接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24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是诗人游历时途经泰山时所作,是现存杜诗中年代较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2.目标任务二:诵读经典,感受诗韵。
◎读准字音
岱宗(dài)夫如何(fú)青未了(l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nit 3 Learning better(教案)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下册.docx
- Unit 4 Healthy food(教案)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下册.docx
- Unit 5 Old toys(教案)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下册.docx
- Unit 6 Numbers in life(教案)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下册.docx
- Unit 5 Animals(教案)人教精通版英语三年级下册.docx
- Unit 6 Colours(教案)人教精通版英语三年级下册.docx
- 1 邓稼先(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3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写作 写出人物特点(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