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掌叶大黄)研究性资料.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黄(掌叶大黄)研究性资料

别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1]

大黄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

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吴普本草》最早对大黄基原植物形态和生长

规律进行了记载,曰:“二月卷生,生黄赤叶,四四相当,黄茎,高三尺许,三月华黄,五月实黑,…。”

唐宋时期大黄作为煮散应用非常广泛,如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大柴胡汤:“枳实(去瓤,炒,

半两),柴胡(去芦,半斤),大黄(二两),半夏(汤洗七次,切,焙),上五味,为粗末,入半夏拌匀。

每服三大钱,以水一盏半,治伤寒内热里实。”

【来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收载的大黄为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

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本煮散饮片所使用

的大黄原料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的干燥根和根茎。

【原植物】高大粗壮草本,高1.5~2m,根及根状茎粗壮木质。茎直立中空,叶片长宽近相等,

长达40-60cm,有时长稍大于宽,顶端窄渐尖或窄急尖,基部近心形,通常成掌状半5裂,每一大裂

片又分为近羽状的窄三角形小裂片,基出脉多为5条,叶上面粗糙到具乳突状毛,下面及边缘密被短毛;

叶柄粗壮,圆柱状,与叶片近等长,密被锈乳突状毛;茎生叶向上渐小,柄亦渐短;托叶鞘大,长达

15cm,内面光滑,外表粗糙。大型圆锥花序,分枝较聚拢,密被粗糙短毛;花小,通常为紫红色,有

时黄白色;花梗长2~2.5mm,关节位于中部以下;花被片6,外轮3片较窄小,内轮3片较大,宽椭

圆形到近圆形,长1~1.5mm;雄蕊9,不外露;花盘薄,与花丝基部粘连;子房菱状宽卵形,花柱略

反曲,柱头头状。果实矩圆状椭圆形到矩圆形,长8~9mm,宽7~7.5mm,两端均下凹,翅宽约2.5mm,

纵脉靠近翅的边缘。种子宽卵形,棕黑色。花期6月,果期8月。果期果序的分枝直而聚拢。

产于甘肃、四川、青海、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等省区。

【采收加工】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

或直接干燥,按正文方法炮制。

【制法】传统煮散一般为捣碎至粗颗粒,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规定,煮散剂服法上多注

“为粗末”,然而并未详细规定其颗粒度大小。在充分参考历代煮散基本要求和现代煮散研究文献的基础

上,比较了煮散饮片与原饮片的煎煮得率差异,实验设计与结果如下:

取大黄原饮片,制成大黄煮散饮片。

称取大黄原饮片及上述煮散饮片各100g,采用中药标准汤剂煎煮法进行提取,分别加7倍量水浸

泡30min,煮沸后保持30min,滤过;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30min,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800ml药液。

精密量取该药液100ml,蒸干,得干浸膏,称重,计算出膏率。精密吸取上述原饮片和煮散饮片煎煮液

100ml,药液冷却,边搅拌边加入95%乙醇,使溶液成70%浓度,静置12小时。过滤分离出上清液,

蒸干。以干燥品计算饮片中水煎后醇溶物的含量。结果见表1,与原饮片比较,煮散饮片出膏率与醇溶

率分别增加了77.6%及56.1%。

为减少中药煮散饮片临方炮制的损耗,提升药材综合利用率,在满足医院临床调剂自动化、标准化

的前提下,在《中药煮散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试行)》的规格范围内,设定本煮散

饮片炮制规格为0.8~10.0mm的饮片。

表1原饮片及其煮散饮片出膏率和醇溶率结果

比较项目样品规格MeanRSD提升比例

原饮片20.1%4.08%

出膏率

煮散饮片35.7%3.12%77.6%

原饮片14.8%2.64%

文档评论(0)

13065508991有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注册安全工程师、一级消防工程师持证人

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仅供交流与学习参考, 如有侵犯版权,请私信删除!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3日上传了注册安全工程师、一级消防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