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VIP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卷

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I

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

第I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题目要

求的。

1.据考古发现,山西陶寺遗址的居住形式多样:有窑洞、半地穴式单间、双开间浅半地穴,还有在夯土台

基上建立的宫殿。这说明当时()

A.地貌决定居住形式B.国家政权已经出现

C.社会阶层分化明显D.原始农业发展迅速

2.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上几乎所有的人都生活于“族”之中,到春秋时期,普通民众一般都同时有两种身

份,一是某族之人,二是某国之人。这主要表明()

A.社会转型出现B.人口流动频繁C.户籍管理严格D.列国纷争加剧

3.秦朝的货币政策规定了上币、下币二等制,上币为金币,贵重易携带,主要适用于社会上层,下币为铜

钱,低廉易日用,在民间经济活动中使用更广泛。还有一种货币——布,它与半两铜钱、金币之间有法定

的比价,可称为“中币”。这一货币运行制度()

A.加速了等级秩序瓦解B.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

C.阻碍了统一市场形成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4.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元

狩五年,“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这有利于()

A.社会稳定B.边疆开发C.管理匈奴D.消除割据

5.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塑造成一个性格多面、情感复杂的悲剧英雄形象;而班固在《汉书》中,

将项羽塑造成负面的形象,凸显其残暴、贪婪的一面。这主要是由于两者()

A.史学素养的高低B.治史观念的差异

C.史料占有的多寡D.阶级立场的不同

6.图1、图2分别是唐代、北宋进士籍贯分布图。引起图中籍贯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1唐代进士籍贯分布图图2北宋进士籍贯分布图

A.经济发展程度B.选官制度调整C.人口结构变动D.政治中心迁移

7.宋代史学家崇尚议论,他们或从“明理”“王道”“正统”“《春秋》大义”等观念出发,纵论历史大

势,臧否人物,谈王说霸,论证历史发展的关键;或以“明道”的标准去评判前代史学,张扬史书写作的

新义例。这()

A.开创了史学编撰的全新体例

B.迎合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体现了程朱理学的价值取向

D.的

揭示了历史演变客观规律

8.宋朝时,佃农在户籍中专门被列为“客户”,租佃土地须订立正式契约,契约期满后可以自由迁徙,地主

不得阻拦。这反映了宋朝()

A.人身依附关系削弱B.土地私有开始出现

C.社会成员身份平等D.剥削制度逐渐消失

9.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浙江海盐县“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

侵晨入市,易棉花以归,仍治而纺织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民众生活方式变化

C.城乡经济同步发展D.自然经济遭受冲击

10.清代奏折制度“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又因此等奏折来自四方,同一事有多人具告,如有错谬、虚报,

可立时察出,具折者遂不得不报告真相”。这一制度本质上()

A.减轻了皇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