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吸胀的种子由于含水量增加,酶活性增强,胚乳或子叶贮藏的营养物质发生分解,并合成新的、复杂的有机物以构成新细胞,使胚细胞的数目增多,体积加大,当胚的体积大到一定程度时,胚根首先顶破种皮而出,这就是萌动(又称露白)。
种子胚根伸出后,立即向下伸入土层,固定于土壤,此时胚根已能吸收土壤水分,接着长出胚芽。当胚根的长度等于种子的长度或胚芽达到种子长度一半时即为发芽。**************************基本原理是:①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②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刊物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频率很高,故可极大地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方法类型和操作步骤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①固相的抗原或抗体,②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③酶作用的底物。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性状以及检测的具备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一)双抗体夹心法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1)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2)加受检标本:使之与固相抗体接触反应一段时间,让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复合物。洗涤除去其他未结合的物质。(3)加酶标抗体:使固相免疫复合物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彻底洗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此时固相载体上带有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正相关。(4)加底物:夹心式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根据同样原理,将大分子抗原分别制备固相抗原和酶标抗原结合物,即可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标本中的抗体。2、茎尖微体嫁接
??木本植物茎尖培养难以生根成植株,将实生苗砧木在人工培养基上种植培育,再从成年无病树枝上切取0.4-1mm茎尖,在砧木上进行试管微体嫁接,以获得无病毒幼苗。第29页,共56页,星期六,2024年,5月3、化学疗法脱毒
??病毒抑制剂第30页,共56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三、脱毒快繁材料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1)品种要可靠2)要选择经当地栽培确认的高产优质的品种来作为脱毒材料3)名贵的植物良种4)植物生长旺盛期,再生率高,脱毒效果好第31页,共56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四、植物病毒的鉴定1、外观判断法2、指示植物法3、抗血清鉴定法4、电子显微镜检查法5、酶联免疫鉴定法(ELISA)第32页,共56页,星期六,2024年,5月1、外观判断法:带病毒株往往叶片发黄,凹凸不平,畸形,可根据这些表现来判断。但有些病毒表现不明显,仅靠这一方法还不够。第33页,共56页,星期六,2024年,5月2、指示植物检测法:指示植物又称鉴别寄主,指的是对某种或某些特定病毒非常敏感,而且症状表现十分明显的植物。通常不同病毒应选用不同的植物。马铃薯病毒常用指示植物有千日红、曼陀罗、豇豆、辣椒等。分为2种①汁液感染法(摩擦接种法)②嫁接检测法第34页,共56页,星期六,2024年,5月3、抗血清鉴定法(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由于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是一种较好的抗原。将病毒给动物注射后产生抗体。抗原和抗体结合产生血清反应。抗原:病毒。抗体:是指生物体在外来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含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4、电子显微镜检查法直接观察有无病毒存在,并根据病毒的大小、形状和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