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常州守祖进朝有惠政》原文及翻译译文 .docxVIP

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常州守祖进朝有惠政》原文及翻译译文 .doc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

PAGE

PAGE1

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常州守祖进朝有惠政》原文及翻译译文

1、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常州守祖进朝有惠政》原文及翻译译文

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常州守祖进朝有惠政》原文及翻译葛虚存

原文:

常州守祖进朝有惠政,落职,公奏留之。祖制衣靴欲奉公,久之不敢言,乃自著之。任潼关道副使时,朝邑雷子霖以理学显,文正治事之暇时造其庐,以志景幕。

文正赴岭北道任,雇一骡,载幞被出关去,及移疾受代,衣物了无所增。至京,贫益甚,赁居委巷,御寒只一羊裘。冬月入朝,卫士识与不识咸目之曰:“此羊裘者,即汤尚书矣。”

人谓公之廉直似海忠介,而去其烦苛,精敏似周文襄,而行以方正。若其学识纯粹,世惜其用之未尽者,又非二公之所得而比矣。公学宗孙夏峰先生,自言为方面时,居官行政,只遵宁陵吕叔简《从政录》,行之不尽。惜文集不全,今所刊《汤子遗书》数种,皆失本来面目。

以江南巡抚内迁大司空。其殁于京邸也,同官唁之,身卧板床,上衣敝蓝丝袄,下著褐色布裤。检其所遗,惟竹笥内俸银八两。昆山徐大司寇赙以二十金,乃能成殡。其清介若此,而生前犹有以伪学劾之者。使士大夫人人能如汤之洁己奉公,又何致天下事不可收拾哉?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有改动)

译文:

汤文正公担任苏州巡抚到任的时候,夫人、儿子都穿着粗布衣服,行李简陋就像贫寒的读书人,每天供餐的只是普通的蔬菜。汤文正公有一天查阅账本,看见某天买了两只鸡,吃惊地问道:“我到这里不曾吃过鸡,谁买了这东西呢?”仆人回答是公子。汤文正公很生气,立即召来儿子斥责他说:“你以为苏州的鸡比河南的鸡便宜吗?你想吃鸡,就可以回去。(世上)哪有读书人吃不下菜根,却能做成任何事情的呢?”鞭打那仆人并把儿子赶回河南老家去了。还有,汤文正公治理苏州时,下属要求向朝廷报告湖泊里生长莲子、芡实,汤公将他驳回。下属执意用惯例来请奏,汤公说:“惯例是由人制订的,宽松一分,那么百姓就能享受一分的实惠。况且莲子、芡实,有时收成不好,一旦上报到部里,立即成为固定的定额。再想取消它,能行吗?”常熟某人的家奴,揭发他的主人在建国初期接受了前明隆武的信函,逼迫他的主人逃遁,想要霸占他的女主人。汤公说:“国家多次大赦天下,这些国家初创时期的事情,哪里值得过问?而可恶的家奴竟然敢用这件事情来胁迫他的主人吗?”焚烧了那些信件,施杖刑打死了那个家奴,朝廷内外都称许这件事情。

汤文正治理苏州时,奏请革除过度的祭祀,将上方山的五通神像投入湖水中,世人大多记录了下来。先前,上方山上的百姓,挖掘土地,发现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是:“肉山酒海,遇汤而败。”可见昏庸淫逸的风气,一定会等到正人君子身居要职时才会消退,这也是早就有定数的啊。

常州太守祖进朝在任上有仁政,被罢官,汤公奏明朝廷留任他。祖进朝缝制衣靴想要送给汤公,好长时间也不敢说这件事,于是自己穿戴它。汤公任潼关道副使时,朝邑雷子霖因为精通理学而扬名,汤文正处理公务的闲暇,经常到他家去,来表达敬仰思慕之意。

2、《北史·祖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北史·祖莹传》原文及翻译北史

原文:

祖莹①,字元珍,范阳遒人也。……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③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④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⑤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选自《北史·列传·卷三十五》)

【注】①祖莹:北魏时人,著名文学家。②中书:指中书学,北魏时的中央教育机构。③耽:喜欢,爱。④中书监:古代官职名。下文的“中书博士”也是官职名。⑤《曲礼》:《仪礼》的别名,又称《礼经》,是一部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

译文:

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地人。……祖莹八岁时就能够诵读诗书,十二岁时成为中书学的学生,非常喜欢读书。(他的)父母担心他因此得病,便禁止他(读书),却不能阻止。(祖莹)经常偷偷地在灰烬中藏起火种,赶走书童和仆人,等到父母睡熟后,就燃起火种刻苦读书,并用衣服被子塞住窗户,担心透漏光亮,被家里人发觉。因此祖莹的名声很高,家内家外的亲属都称他“圣小儿”。(他)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感叹道:“这个孩子的才能器识不是众多学生能够达到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当时担任中书博士的张天龙负责讲解《尚书

文档评论(0)

195****89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