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质量监测语文
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七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若仅以时间时态计算,从1976年到20世纪末,风起云涌的当代“新诗潮”运动在百年新诗历程中也
就占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时段。但若换以历史时态计算,这一曾被笔者称为新诗“三大板块”之一的“新诗
潮”时期是新诗百年发展中最为活跃和重要的一个阶段。不过现在回头再细切勘察,就另有一些话说了。
无须讳言,伴随“新诗潮”运动而生的当代新诗理论与批评话语体系,从开始的“共谋”到后来的“俱
进”,不免受时代语境影响,多少都带有一定的“运动态势”。同时,依循中国特色的“现当代文学史”
话语套路,“新诗潮”之理论与批评话语格局,大多还是局限于所谓“思潮”“运动”“社团”三元相切的
模块体系,多着眼于思想、精神、时代等意义价值及社会影响的考量,且多就新诗谈新诗,就“新诗潮”
谈“新诗潮”,很少主动转换维度和另行切入而深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郑敏先生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连续发表的几篇宏观大论,方显得格外瞩
目且影响巨大。郑敏先生这一连串可谓振聋发聩的“发声”,既立足于“新诗潮”及当下诗歌现状,又回
溯整个新诗发展历程,以其学贯中西的学术底气所在,理论与创作并重的双重经验所由,横向与西方现代
诗歌比较,纵向与汉语古典诗歌比较,转换界面,另立坐标,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及重重思虑,方格外凝重
而深切。虽然也反思也回顾,但其主要心理机制趋向,还是在梳理成就、评功摆好以及排座次、壮行色上,
是以郑敏先生的连续发问,反而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甚而不免多有抵牾,也便有了时隔多年后的“旧话重
提”。
在同样的时代语境下,来自诗歌界之外的画家石虎先生有关汉字“编程”与汉语诗歌之“字思维”的
发声,却引起了作为“新诗潮”理论与批评之“大本营”的《诗探索》的高度重视,并引发长达六年的深
入讨论,连郑敏先生也参与其中,成为新旧世纪之交当代汉语诗学界一个颇为瞩目的“学术事件”。
现在回头看,石虎先生有关“字思维”的命题的提出,与郑敏先生的系列反思与发问,同属跳出“时
第1页/共9页
局”、别开一界之举,不过石虎先生纯粹由文字学与语言学角度切入,及时人未所及,道时人未所道,且
无妨主流情志之热切所然,而得以格外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新诗“别立新宗”(鲁迅语),成百年大势,是否已形成汉语诗歌新的传统?形成的是怎样的传统?其
生成“基因”及其“历史性”为何?此传统与汉语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如何?这些实为新诗百年回首,需
要反思与解答的问题。
应该说,上述问题在百年新诗的创作领域,或隐或显,或个人或流派,都多少有所思及、虑及和探究
之,且不乏到位的文本体现。但作为集中而迫切的诗学讨论之发端,且引发后续深刻反响的,还是来自20
世纪末郑敏先生的系列反思文章。作为后辈末学,我也正是在郑敏先生的这些文章启发下,以及前后或当
面求教或书信交流求教中,开始了此后“断臂”式的爱之深、苛之责。
(摘编自沈奇《从“别立新宗”到“百年和解”——新诗百年反思兼谈汉语诗歌之“大传统”与“小
传统”》)
材料二:
说起新诗的阅读不免令人有许多感慨。中国本是一个诗的国度,其深厚的诗教传统滋养了一代代中国
人的民族气质和精神品质。孔子当年就开启了以“兴观群怨”为价值取向的诗教源头,甚至强调“不学诗
无以言”。孔子以降,经老庄、陆机、刘勰、钟嵘、司空图等大批文论家的承续,诗歌鉴赏理论的体系日
趋完备。可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这种诗歌创作与欣赏之间协调的传统却出现了空前的断裂,相对于日新
月异的作品文本,新诗的鉴赏理论严重滞后。断裂的直接后果是,高校与中学的大量教师所受的诗歌教育
过于陈旧,面对新诗作品一片茫然,以至于一些人干脆“旧瓶装新酒”,用传统的诗歌欣赏理论硬套新诗
作品,不但十分蹩脚,而且还常出笑话。
造成这种断裂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固然,新诗至今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还谈不上成型与成熟;它
没给欣赏理论的建立准备充分的条件。但更深层的原因恐怕和错误的诗歌观念有关。在一些人看来,新诗
使用现代汉语,其工具白话文在接收过程中没有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因此新诗根本不存在“读不懂”的问
题,也无须诠释。其实这是必须破除的思想偏见。事实上,现代人虽然置身于现代文化之中,但不一定真
正了解现代文化,这正是所谓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社会分工网络的定位化,使每
一个个体的视野、体验都存在着相对的局限性;现代诗歌的语言和日常口语也不是等同的,其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选科测试地理试卷.docx
- 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选科测试语文试卷.docx
- 福建省龙岩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docx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合考试数学试卷.docx
-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质量监测数学试卷.docx
- 政府采购服务类合同书通用版8篇.docx
- 保密工程合同协议书范本5篇.docx
- 高速公路土石方运输合同书7篇.docx
- 实用女方净身出户离婚协议书5篇.docx
- 个人向公司借款合同实用版7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