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五彩湾基地基本情况.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地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一)地理位置:吉木萨尔县位于天山山脉东段北麓,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同奇台县为邻,北越卡拉麦里山和富

蕴相连,南以博格达山分水岭同吐鲁番市、乌鲁木齐市为界。

县城西距乌鲁木齐市165公里,距昌吉市200公里,东距哈

密市550公里,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国道216线和省道

303线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准东五彩湾煤电煤化工基地位

于吉木萨尔县北部,东距奇台县约22公里,西距216国道

22公里,北距富蕴县边界约25公里,南距吉木萨尔县城80

公里。

(二)地形地貌:准东五彩湾煤电煤化工基地位于卡拉

麦里山的山前地带,地貌为戈壁滩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以

中间天然积水洼地为界,南部由天山北坡延至沙漠,总体地

势南高北低,基地范围内海拔标高在500—700米之间,洼

地北侧属于卡拉麦里山的山前地带,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

二、工程地质、地震烈度、水文情况

(一)工程地质:本地区构造单元属准噶尔中新生代坳

陷之破房子凹陷。包括二叠系及整个中生代沉积区,该凹陷

发育于二叠系早期,受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使各时代地层

均有不同程度的皱褶。

该凹陷区主要为鼻状背斜褶皱构造,背斜之核部常由二该凹陷区主要为鼻状背斜褶皱构造,背斜之核部常由二

叠系、三叠系组成,两翼由侏罗系及白垩系组成,轴线西部

近南北向,向南倾伏,在东部则向东西向转化,向西倾伏。

褶皱之核部开阔,顶部产状平缓,两翼对称。该区域没有大

的断裂构造,地质条件较好。

(二)水文地质:基地周围没有地表水体。主要的含水基地周围没有地表水体。主要的含水

层为第四系冲洪积沙、砾石层,但厚度不大,补给源为大气

降水,且补给源不足,含水极为有限,蒸发量大,属于缺水

地区。

(三)地震烈度(三)地震烈度::根据调查了解及区域地震资料,本地

区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历史上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根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基地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g,

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三、气象

吉木萨尔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具有冬季寒

冷,夏季酷热,少雨,日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春夏多风等

特点。县内年平均气温5.1℃,一月平均气温-17.3℃,七月

平均气温22.6℃,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

-33.8℃。年平均相对湿度57%。无霜期150天,年降水量

232.7毫米。五彩湾地区主要区域气象资料如下:

年均气温7.5℃

平均最高气温13.8℃

平均最低气温2.4℃

极端最高气温41.241.2℃

极端最低气温-49.8℃

年平均降水量159.1mm159.1mm

累年一日最大降水量26.2mm

基地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一)地理位置:吉木萨尔县位于天山山脉东段北麓,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同奇台县为邻,北越卡拉麦里山和富

蕴相连,南以博格达山分水岭同吐鲁番市、乌鲁木齐市为界。

县城西距乌鲁木齐市165公里,距昌吉市200公里,东距哈

密市550公里,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国道216线和省道

303线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准东五彩湾煤电煤化工基地位

于吉木萨尔县北部,东距奇台县约22公里,西距216国道

22公里,北距富蕴县边界约25公里,南距吉木萨尔县城80

公里。

(二)地形地貌:准东五彩湾煤电煤化工基地位于卡拉

麦里山的山前地带,地貌为戈壁滩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以

中间天然积水洼地为界,南部由天山北坡延至沙漠,总体地

势南高北低,基地范围内海拔标高在500—700米之间,洼

地北侧属于卡拉麦里山的山前地带,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

二、工程地质、地震烈度、水文情况

(一)工程地质:本地区构造单元属准噶尔中新生代坳

陷之破房子凹陷。包括二叠系及整个中生代沉积区,该凹陷

发育于二叠系早期,受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使各时代地层

均有不同程度的皱褶。

该凹陷区主要为鼻状背斜褶皱构造,背

文档评论(0)

kxg40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