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3.手少阴心经(心烦心痛找心经)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侧面的尺侧,1穴在侧胸上部。首穴极泉,末穴少冲。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4.手阳明大肠经(头面疾病找大肠)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任脉中极(前中脐下4寸)妇科病——膀胱病症关元(下三寸)前阴病气海(下1.5寸)肠病强壮作用神阙(脐中央)——急救、强壮中脘(上4寸)胃肠病——痰证、失眠下脘(上2寸)经络与养生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三、“四穴养生灸法”简介四、“冬病夏治”简介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一段时期以来,“全民养生热”持续升温,养生保健图书走进了千家万户,若能以科学的健康观念引导百姓,以合理的生活方式指导百姓,应当说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然而,畅销背后却潜伏着危机。充斥市场的许多保健书目,呈现出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不仅良莠不齐,更经常出现观点相互矛盾的现象,让读者无所适从,不少人表示“越读越糊涂”。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不少养生保健图书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诸如“肉块能吃死人,最好喝肉汤”,“海产品皆有毒”,“不能吃豆腐”等雷人观点被书商作为卖点刻意放大。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一些出版商为了给作者包装一个扎眼、卖座的身份,可谓煞费苦心,名号也五花八门:“担任过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的保健医生”、“祖传若干代名医世家”、“著名民间奇医”、“健康教母”等称号层出不穷。而这些经过媒体、书商层层包装的所谓专家,则迅速成为中老年人信奉追捧的“偶像”。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前段时间刚刚从“神坛”掉下来的“京城最贵名医”张悟本,更是给盲从“伪中医养生”的人们当头一棒。随着张悟本的诸多虚假身份被揭穿、养生理论被推翻,公众在“批张”之后看到了其背后的公司、团队在利益驱使下,对张悟本及养生理论所进行的精心包装、炒作和夸大宣传,从而也逐渐认清了愈演愈烈的养生乱象背后的种种问题。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如火如荼的养生市场,或火爆、或偏激、或疯狂、或盲目,都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老百姓对于养生保健知识的渴求。对于百姓的这些需求,是因势利导还是因噎废食?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正如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所说,孩子想聪明、女人想漂亮、人们想健康长寿,这是人之常情,因此应该顺应全社会对于养生知识的需求,进一步以更有序、科学的方法来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推广。也就是说,追求聪明、美丽、健康无可厚非,但我们需要有科学精神作为指导,这种科学精神是指不轻信、不迷信。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传统中医养生知识由于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而且价格实惠、可操作性强,因此很容易为百姓所接受。但中医讲究的是科学养生、个体化养生、综合养生。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最终目的是要提高百姓的中医药素养,提高百姓的鉴别能力,当全民的中医药素养达到了一定水平,所谓“专家”的无稽之谈就只能成为跳梁小丑的表演。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一)概述人体经络在理论上对于中医临床有着多方面的指导作用,早在张仲景时期的伤寒杂病论中,就利用经络学说,提出了著名的“六经辨证法”,为中医后世的辨证论治树立了原则。
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经络学说早已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各科的治疗,特别是针灸、按摩和中药处方。如针灸中的“循经取穴法”,就是经络学说的具体应用。如胃病,常循经远取足三里;胁痛则取太冲等穴。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中药治疗亦是通过经络这一渠道,使药达病所,以发挥其治疗作用。如麻黄入肺、膀胱经,故能发汗、平喘和利尿。如治头痛,属太阳经的用羌活;属少阳经的用柴胡。
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