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8年历史(人民版选修1)练习专题72自上而下的改革.doc

2018年历史(人民版选修1)练习专题72自上而下的改革.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七二

一、选择题

1.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的压迫和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A.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解析:农奴制改革前,农奴要遭受农奴主的压迫;农奴制改革后,农民不仅遭受农奴主的压迫,还要遭受资本家的剥削。

答案:D

2.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D.分布不平衡

解析:本题所有选项都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但A项是其最基本特点,B、C、D三项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点。

答案:A

3.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

解析:改革后的俄国仍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因此D项表述的矛盾存在,但不是主要矛盾;A、B两项表述的矛盾都是C项的具体体现,故选C项。

答案:C

4.19世纪晚期,俄国农村中阶级分化加剧。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俄国农村封建残余势力仍很强大

B.俄国农业资本主义成分迅速增长

C.农奴制残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俄国出现了雇佣劳动力

解析:俄国农村中阶级分化的加剧,主要说明农村一部分农奴主和富农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成为农业资本家;大部分农民则成为雇佣工人。

答案:B

5.1861年年底,俄国农民有的诉讼案件将()

①实行公开审判②可以请律师③按等级进行审理

④可由陪审团陪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按照俄国1861年改革在司法制度方面的规定,废除按照等级审判的制度,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由此排除含有③项的A、B、D三项。

答案:C

6.观察右图,俄国1861年改革后,图中所示部分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沙皇政府国有制

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解析:根据图示当时土地分成两部分,大部分由地主保留。图中所示部分的土地是农奴高价赎买的份地,其所有制形式是农民土地所有制。

答案:B

7.俄国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在工业方面的最主要表现是()

A.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并迅速发展

B.自由劳动力增多

C.国际国内市场扩大

D.主要生产部门完成了由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解析:工业革命的定义是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的过程。

答案:D

8.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给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极高的评价。其原因不包括()

A.提供了经济发展的资金

B.扩大了国内市场

C.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D.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解析:19世纪70年代以后,地方城市杜马及自治局等机构的设置表明D项说法与史实有出入。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的俄国局势这样预测:“自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材料二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停滞不前”?俄国是怎样改变这一局面的?

(2)材料二中“转变”的实质是什么?俄国的“转变”有何局限?

解析:第(1)问是对改革背景和内容的考查。注意“停滞不前”主要从农奴制的存在和工业化或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方面归纳。第(2)问,实质应从改革后生产关系的变化分析;而局限主要从保留封建残余方面回答。

答案:(1)理解:农奴制盛行,工业发展落后。改变: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2)实质: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局限: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这个伟大的法令,从西方的意义上说农民获得了合法的自由;从今以后,他们成了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人们希望他们会被一种新的人类尊严感所鼓励。绅士们失掉了他们在村子里的准庄园司法权,他们再不能强制履行无偿的强迫劳动,或是获得由奴役产生的收益了。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都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农民推动了最大部分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

材料三186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