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非遗文化--醒狮手抄报.docx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戏剧性和故事性。“采青”历经变化,派生出多种套路,广泛流传。表演分文狮、舞狮和少狮三大类。一般分贺庆、竞技、联谊、驱邪、阵式和演艺等六类。醒狮,原名为瑞狮,意为吉祥如意,是民间独有的庆祝方式。因为“瑞”字在粤语方言谐音“睡”,具有民族忧患意识的人们便将其改为“醒狮”。醒狮文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东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节日里舞狮寓意着人们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

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其中“采青”是醒狮的

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

具戏剧性和故事性。“采青”

历经变化,派生出多种套

路,广泛流传。表演

分文狮、舞狮和少狮

三大类。一般分贺庆、

竞技、联谊、驱邪、

阵式和演艺等六类。

醒狮,原名为瑞狮,意为吉祥

如意,是民间独有的庆祝方式。因为

“瑞”字在粤语方言谐音“睡”,具有民族

忧患意识的人们便将其改为“醒狮”。醒狮文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东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节日里舞狮寓意着人们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醒

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历

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

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

民的南迁,舞狮文化

传入岭南地区。

醒狮

醒狮文化

有关舞狮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礼乐志》:“常从倡三十人,常从象人四人。”象人,即包含舞狮人。在三国时代的民间喜庆活动和宗教仪式上就出现了简单的舞狮,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百姓节日里较为固定的仪式,即所谓“辟邪狮子”。明清时期,民间舞狮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出现鲜明的地方特色,主要分为南狮和北狮。南狮泛指流传于南方的舞狮,分为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南狮以广东醒狮为代表,起源于广东南海,主要盛行于广东、广西、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佛山、遂溪、广州等县市。遂溪狮舞,始于唐宋,兴于明清,而盛于当代。历千载且不衰。

历史渊源

文档评论(0)

暗伤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