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虞世南咏《蝉》赏析 .docxVIP

虞世南咏《蝉》赏析 .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

PAGE

PAGE1

虞世南咏《蝉》赏析

1、虞世南咏《蝉》赏析

有一句话,叫诗如其人。一个人的诗词充分反映出了诗人的人格、风骨。

大家最熟悉的,当属南宋末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家国破灭,面对敌人的诱降,文天祥不为所动,写下《过零丁洋》明志,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震烁古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如其人,是文天祥的风骨。

在唐代,也有一位诗人,他救兄长,怼皇帝,记忆力还超好。他写下一首咏蝉诗,和李商隐骆宾王并肩,他就是初唐诗人虞世南。

虞世南是初唐诗人,他最有名的作品就是这首《蝉》: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蝉托物言志。

诗中通过蝉的习性、特点,来表达诗人高洁清远的品格和志趣,诗人表面是在写蝉,实际上,是抒发自己的高远志向和脱俗品格。

垂緌(ruí):指古人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触须形状与此相似,故说“垂緌”。

蝉低垂着身子,饮着树上的清露,实则是比喻诗人身居高位,却依然清正刚直。蝉的声音清逸响远,穿过稀疏的梧桐,意境超然。

最后两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声之所以传得远,是因为身处高枝上,而不是凭借秋风的原因。这也是一句哲理诗: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的渲染,自能声名远扬。

诗中强调的是一种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所谓“诗如其人”,虞世南正像诗中的蝉一样,清正刚直,品格高洁。

他不攀附权贵,安贫乐道。

《新唐书》上记载,虞世南的哥哥虞世基颇得隋炀帝的看重,日益尊贵显赫,他的妻妾穿衣服如王公贵族一般,可见虞世基混得十分之好。

可此时,虞世基因为刚正的性格,并不得隋炀帝的喜欢,七品官当了十年,也没有升迁。

哥哥风生水起,自己碌碌无为,可虞世基从来没想着去蹭哥哥的热度,依然安贫乐道。

后来,虞世基要被处死,在法场上,虞世南抱着哥哥号啕痛哭,请求以身代哥哥死,可见虞世南德行好。

他正直难言,直接开怒唐太宗

李民民为秦王时,虞世南为“十八学士”之一。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十分看重虞世南的才华和品格。

有一次,唐太宗曾写了一首宫体诗,让虞世南写诗唱和,虞世南说:皇上您的作品写得不错,可是并不是雅正之作。皇上所喜欢的,下臣必会效仿。我怕此诗一传出去,天下人都争相写作,这并不是国家的福气。所以,我不敢写诗唱和。

唐太宗一听,很有道理,就自己找了个台阶说:我只是试试你而已。还赏赐了虞世南五十匹丝织品。

记忆力好,能背《列女传》

虞世南是书法家,文采好,记忆力也好。有一次,唐太宗想在屏风上写《列女传》警示后宫,可是一时找不到文本。虞世南就暗暗地写了,和文本一对照,居然没有一个错字。

能默写下《烈女传》,可见虞世南读书多且精,堪称“唐代最强大脑”。

唐太宗一次出行,有一个官员请示要将书籍、公文的副本装到车上带着。太宗说:“有虞世南在,他就是活动图书馆。”太宗听闻虞世南去世后,悲伤哭泣说:“宫里藏书和著书之处,再也没有人能比得上虞世南了!”

唐太宗对虞世南非常看重,曾称赞他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

看过了虞世南的生平,再回过来读这首《蝉》诗: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孤独的蝉,在林中鸣叫,声音穿过梧桐,清远高逸。只是因为品行高洁,所以,声名远扬,并不是凭借其他。

这不正是虞世南的写照吗?

后来人总结了三首唐人的咏蝉绝唱,即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

清人施朴华在《岘佣说诗》中评价这三首作品说: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他说,虞世南是清正刚直人所说的话,骆宾王的蝉是患难人所说的话,而李商隐的诗则是发牢骚的话。

读这首蝉诗,再读一读的虞世南的生平,我们会知道,世界上真有一种人,如诗人所写的那样,清正高洁,声名自扬。这不正是我们学习和向往的贤德仁者吗?

2、虞世南《蝉》的教案(粤教版高一选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虞世南其

文档评论(0)

lg445566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