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微波杀菌的基本原理食品微波处理主要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食品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都属于电介质。电介质吸收微波能使介质温度升高,这个过程称介电加热。(一)离子极化
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离子极化。离子带有电荷从电场获得动能,相互发生碰撞作用,可以将动能转化为热。(二)偶极子转向
有些电介质,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即分子具有偶极距,这种分子称偶极分子(极性分子)。当极性分子受外电场作用时,偶极分子就会产生转距。在高频电场中一秒钟内极性分子要进行上亿次的换向变极运动,使分子之间产生强烈振动,引起摩擦发热,使物料温度升高,达到加热目的。微波对微生物的作用微波对微生物的作用(一)微波热效应
1、使微生物快速升温导致菌体蛋白质变性,活体死亡
2、使微生物生命活动受到严重干扰,无法繁殖;
3、导致细胞膜破裂,使生理活性物质发生变性作用,而失去生理功能;
4、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繁殖条件而导致其死亡。(二)微波非热效应
1、光化学反应
2、场力效应
3、电磁共振效应
4、影响遗传物质DNA的含量
微波杀菌的安全性及其相关问题微波对人体的影响微波辐射的安全标准及防护措施微波辐射的安全标准微波应用中的安全技术措施
批量系统(间接式装置)
连续生产系统
家用微波炉
工业微波炉图片01020304微波热风干燥炸马铃薯条微波膨化爆玉米花微波烘烤面包微波灭菌应用实例1990年--家庭微波炉普及率达82%1968年--美国FDA批准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微波。美国1965年--首座50千瓦(kW)功率、915兆赫兹(MHz)的隧道式微波烘炉用于烘干油炸马铃薯片。1988年--仅在美国上市的微波食品就超过九百多种。01日本021959年--开始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在家用微波炉技术上发展尤为迅速。031966年--夏普公司首次在市场出售输出功率600W的家用微波炉。041990年--家庭微波炉普及率达65%。中国
在我国,无论在微波加热用磁控管及各种加热器的设计和研究,电源设备及控制系统的改进,材料特性的研究,以及微波在食品、皮革、木材、烟叶、纸板、纺织品、中药材、粮食、纤维等行业的应用均取得可喜的成绩。微波促使白酒陈化;利用微波加热进行干燥、杀虫、杀菌等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国产微波加热、干燥、杀菌设备或生产线也达到较高技术水平。到2001年为止,大城市中家庭微波炉的普及率也超过80%。微波炉的普及也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使微波食品成为另一类时兴的食品。微波对生物体的主要效应(6)各国微波辐射的安全标准微波(microwave)是指波长约1m~10mm的电磁波,常分为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四个波段(一)概念01波动特性
直线传播
微波能量具有空间分布性质
微波能量以交变的电场和磁场的互相感应的形式传输。(二)性质02微波杀菌微波应用范畴和特点(一)应用范畴
目前工业上只有915MHz(美国用896MHz)和2450MHz两个频率被广泛应用。(二)特点
1、加热效率高,节约能源
2、加热速度快,易控制
3、不同食品成分对微波能有不同的选择吸收性
4、水分调平作用
5、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
6、微波加热设备体积较小,占用厂房面积小
发展概况微波加热用于工业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由于能源成本的提高,促使人们寻找更有效的工业加热和干燥的方法。微波作为热源,具有加热速度快,能量利用率高的特点,因此微波加热技术和微波炉应用获得迅速发展。
美国
日本
中国
研究应用方向
微波加热与其它能源相比,其工业应用仍处于不断发展中。能源成本,技术难度,以及某些综合性因素仍是目前推广应用微波能的主要障碍,缺乏对材料物性及加热技术与设备的基础性研究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工业上的微波加热技术有它的特殊性,人们只有充分了解这一特性后,才能有效利用这一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感官鉴定:视觉、嗅觉、触觉、味觉色泽:微生物自身代谢;发生化学反应气味:氨、三甲胺、硫化氢、粪臭素口味:酸味、苦味组织状态:变形、软化;肌肉松弛、发黏;结块等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01化学鉴定02TVB-N:蒸馏法、微量扩散法03三甲胺:气相色谱法04组胺:圆形滤纸色谱法05K值:06pH的变化:07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物理指标食品的物理指标,主要是根据蛋白质分解时低分子物质增多这一现象,来研究食品浸出物量、浸出液电导度、折光率、冰点下降、粘度上升等指标。其中肉浸液的粘度测定尤为敏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字体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ppt
- 小升初中国四大名著.ppt
- 健康险销售的六个异议处理.ppt
- 作文指导细节描写(精彩片段).ppt
- 小学版防性侵课件.pptx
- 变电所主接线的基本形式.ppt
- 延缓皮肤老化药.ppt
- 一年级下册语文《春夏秋冬》.ppt
- 丁类D类功率放大器.ppt
- 婴幼儿的身体特点.ppt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2025年新版教材).pptx
- 锂离子电池前驱体磷酸铁合成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
- 2024年东盟石油和天然气更新报告(英文版)-东盟.docx
- DB3209_T 1207.2-2022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 第二部分:房屋建筑工程文件归档和档案移交范围.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