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工匠精神——匠艺铸就璀璨未来》课件 第一课 执着专注一生只做一件事.pptx

《工匠精神——匠艺铸就璀璨未来》课件 第一课 执着专注一生只做一件事.pptx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课锲而不舍淡泊宁静执着专注一生只做一件事

第一课执着专注一生只做一件事一、锲而不舍

锲而不舍是执着专注的显著表现之一。锲而不舍是指干好一件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坚决不放弃。这个词来自《荀子·劝学》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连金属和石头这样坚硬的东西也可以雕刻成精美的工艺品。荀子以此阐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哲理,就是人要有毅力、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大国工匠高凤林就是这样一个锲而不舍的人。他视焊接为事业,为之奋斗终生;视责任为使命,为之敬业奉献;视技艺为财富,为之刻苦钻研。——一、锲而不舍一、锲而不舍

高凤林,1980年从技工学校焊接专业毕业后,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的一名焊工。在我国火箭制造过程中,高凤林是第一个给火箭“心脏”关键部件进行焊接的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在整个航天工业领域,能够做这项工作的人屈指可数,而能够将几百根管壁厚度只有0.33毫米的管道,通过3万多次精准的焊接操作编织在一起的人,只有高凤林。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高凤林:锲而不舍,为火箭焊接“心脏”专题阅读一、锲而不舍

刚入行时,高凤林就知道焊接质量对于火箭来说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发动机,一个小小的瑕疵就可能会导致一场灾难。所以,那时对基本功的训练,高凤林可以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连吃饭时也会下意识地用筷子练手感。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院士、教授、高级工程师,但火箭从蓝图落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靠的是一名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每天,高凤林总是最后一个下班,离开前,他都要回头看一看自己所做的工件——金光闪闪,就像一件艺术品,很完美。“它是我们的金娃娃,是我们手中生产的东西。”高凤林说。高凤林说,发射成功后的满足引领他一路前行,成就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也见证了中国走向航天强国的辉煌历程。高凤林先后获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专题阅读一、锲而不舍

探究与思考结合大国工匠高凤林的事迹,想一想优秀的工匠是如何做到锲而不舍的。一、锲而不舍

用一生的时间去钻研一件事。这种潜心研究、挑战自我的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被无数劳动者反复实践,也正激励着无数的劳动者继续前行。约翰·哈里森是世界上第一只航海天文钟的制造者。他用尽一生的时间打造改变航海命运的钟表,用他的技艺、执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震惊了整个天文学界。一、锲而不舍

1714年,英国政府聘请英国皇家天文台的专家们来解决一个问题:从英国出发,往西航行到西印度群岛,航海钟要能保持经度测算偏差在半度以内,也就是在2分钟时间内。在当时,制造精确的钟表是十分困难的事。但21岁的业余钟表匠哈里森却开始琢磨这件事情。在伦敦,他走访了无数个五金制造铺,找铜匠和铁匠帮忙制作和调校零件。1735年,他终于造出了第一只航海钟H1。H1有一个突破性的设计:它抛弃了随地球重力偏向而失准的钟摆,采用了弹簧驱动的运动模式,其对称的结构能够平衡移动和颠簸带来的扰动。一、锲而不舍

H1造出来之后,学界轰动了,哈里森的家每天被上门打探消息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哈里森锲而不舍,始终没有停止对钟表的研究。从1735年到1772年,在30多年的时间里,哈里森制造了5种航海钟,将又大又沉的钟改良为一只直径仅有13厘米的表,并且这种表从未出现过超过8秒的误差,完美地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那么锲而不舍的具体实现途径是什么?就是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不断缩小与目标的距离。一、锲而不舍

扎根生产车间20余年,张国云完成了从一名学徒工到变压器绕线核心技术员,再到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蜕变。靠着一双手、一把量尺、一只皮锤、一个手电筒,仅用8年时间,张国云完成了同行技术人员花费15年才能够达到的技能水平,创下一个班绕制6只圆筒式线圈的最高纪录。“从绕线到压装组装,再到铁芯、器身、引线,他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份普通工作干成了一番事业。”提起张国云,同事们都交口称赞。线圈堪称变压器“心脏”,是实现电压转换的关键部件,决定着整台变压器的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疆电外送”工程,是世界唯一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被称为“电力珠峰”。2018年该工程加速建设时,变压器线圈绕制环节遭遇前所未有的难题。张国云:一步一个脚印,用特高压技术打造中国名片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