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地方行政体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前中国的地方区划名称多样,有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县、旗、镇、乡等,很多人很犯迷糊,不过我想放在古代,这种情况估计更甚,什么州、郡、县、路、道、省、直隶州等等,朝代一更替,区划也跟着变革,让人难以琢磨。但如果从宏观上看,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

从郡县制谈起

中国历史悠久,人们总是喜欢将现有的制度追溯到几千年前,甚至大禹时代就有划天下九州的说法,实际上,这基本都是后人的理想附会,大禹、黄帝、炎帝等我们的先祖,可能只是部落联盟的首领而已,九州的传说也不现实。除了西周,夏商的历史非常空白,暂且不谈。众所周知,分封制是西周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周天子利用这项制度分封诸侯,在西周的疆域之内,涌现出齐、鲁、晋、卫等诸侯国,但我们一般不将这种建置视为地方行政制度。因为地方是相对于中央来说的,分封制下的西周是一个“多国并存”的疆域,周王对诸侯国没有绝对的统治权,一旦授民授疆土后,诸侯国的独立性相当高。

诸侯王朝觐周天子

我国真正的地方行政制度要追溯到秦朝。

秦朝由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创建,当年秦始皇就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实行的是“郡——县”二级制,以郡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以郡统县。当时全国的郡有36个,加上京畿内史郡,共37个,县的数量不清楚,估摸在1000个左右,郡、县的行政长官分别是郡守和县令。实际上,秦朝的郡县发源于春秋战国,也可以追溯到分封制下的诸侯国。但是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郡守、县令也不能世袭,没有封邑,也不能食税于民,与分封制有本质的不同。秦朝的郡县有极为久远的影响力,我们现在还依然使用县制。

西汉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不过当时分封未死,刘邦迫于形势,分封了英布、韩信等七人为诸侯王,他们享有极大的权力。分封的第二年,刘邦便开始剪除异姓王国,并分封了子孙九人为同姓王,此时的西汉推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就是说有两种模式,一是中央——郡——县,一是中央——王国——郡——县,但王国往往不受中央掌控,文帝、景帝、武帝三朝相继削藩,景帝以后的王国等同于郡县了,所以此时的西汉可以说还是郡县二级制,可以简化为郡(王国)——县,东汉基本继承了西汉制度。此外,西汉还在天山南北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地位相当于州,有蛮夷占据居住的县被称为道。

景帝削藩

两汉时期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州的建置。经过西汉初期的扩张、裁并,到汉武帝时,郡已经达到了100多个,中央直接统辖这么多郡,实在不方便。为了实行高效统治,西汉推行了刺史制,在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由刺史行监察,京畿则由司隶校尉行监察。监察区的名字附会古人九州传说并进行了改造,比如幽州、兖州、扬州、荆州、豫州、青州等,刺史仅仅只是六百石官,而郡守却是二千石官,不过此时的州还没有形成高级地方建置,直到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范围大,小郡难以剿灭起义军,东汉政府随即派中央官员来兼州的州牧(州的长官,由刺史改称),并逐渐固化,很快就形成了州——郡——县三级制。可见,西汉到东汉是郡县二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的转变时期。

自东汉末年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后,历经西晋、东晋、南北朝,期间略作改动,但基本趋势还是这样,但是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就是到南北朝末期,全国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州的数量已近1000个。试想一下,中央直接统辖900多个州,简直不可思议。

隋文帝以隋代周,很快就进行了改制,他裁减州郡县,并将郡这一级行政区划直接撤去,于是隋初就形成了“州——县”二级制。隋炀帝即位后,再次进行裁减归并,将州改为郡,此时的地方区划又变成了原先的“郡——县”二级制。可见,隋朝是在郡县和州县之间反复的。

隋朝也是短祚,李渊又以唐代之,他再次进行归并,再次将郡改为州,此时的唐初行政区划是“州——县”二级制。此后,郡又有一次复辟,不过很快被矫正,从此郡的建置消失。但唐朝的州居然有350多个,中央难以直接统治,这又陷入了历史的怪圈。

面对如此局面,历史又转了回来,唐朝开始设置监察区,梦回汉武帝时代。唐太宗设置监察区是按交通路线规划的,所以被称为“道”,一开始设置了10个道,有京畿道、河南道、河北道、山南东道等,监察人员被称为巡察使、巡抚使。唐睿宗时,改巡察使为按察使,并设置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采访使是当时道的最高监察官,并逐渐向行政靠拢。但需注意,此时的道依然不是一级行政区划,唐朝还是州县二级制。

“道”这个监察区被打破是因为安史之乱,那是不是又回到了黄巾之乱对州监察区打破的阶段了?在此之前,需要补充说明一下藩镇。唐玄宗时,为了应对外患,在边疆地区设置了10个节度使辖区,即为方镇或者藩镇,本来节度使只掌有军权,但深受唐玄宗信任,节度范阳、平卢的安禄山又得以兼任河北道采访使,也就是说,此时的安禄山是军事、行政一手抓。当安禄山叛乱时,唐中央为了剿灭叛军,大量设置方镇,方镇与道合一,逐渐形成一级区划,也就是说唐后期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