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四川省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诊断性考试历史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考籍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距今约4300~4000年山西陶寺遗址中的重要考古发现。图1可用于说明当时
●大量纹饰多变的彩绘陶器、成系列的漆器
●大量纹饰多变的彩绘陶器、成系列的漆器
●带有典型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特征的玉器
●随葬品规格、数量差异悬殊的墓葬
●粟、稻的炭化种子及猪、狗等家畜的骸骨
●大型宫殿建筑、天文观象祭祀台、手工作坊
图1
生产活动以祭祀为中心 B.南北地区贸易往来频繁
C.黄河中游出现早期国家 D.长江流域文明优势明显
战国时期出现了“兵出、粮给而财有余”“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战,食不若者勿与久”“凡战法必本于政胜”“政久持胜术者,必强至王”等军事思想。这反映出当时
军事谋略受到轻视 B.体制改革得到重视
C.兵家学说开始出现 D.争霸战争规模巨大
北齐官修的《魏书》,仿《汉书》体例对西域史事单独列传,精确记录了西域诸国的地理方位及其与北魏都城、北魏西部军镇的距离,对诸国物产、风俗及其与北魏王朝的关系亦多有记录。《魏书》对西域的历史书写反映出
“华夷”界限的逐步固化 B.中原与西域的战事频繁
C.人口迁移促进西域的开发 D.大一统观念的历史传承
唐前期实行“钱帛兼行”政策,绢帛是重要的商品,也是法定货币之一。唐后期,绢帛的货币地位衰落,无论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无钱皆寸步难行”。推动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赋税制度的改革 B.中央集权的弱化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抑商政策的松弛
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其体现的思想主旨是
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B.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C.本善习远的人性观 D.发明本心的认识论
明代中后期的高层政争激烈复杂。一是围绕内阁首辅等要职展开的争夺;二是清流派与“阉党”的所谓“正”“邪”之争;三是由籍贯、门生座主等关系形成的宗派势力之间的党争。这些现象
严重削弱了专制皇权 B.导致基层治理的无序化
C.增加了政治运行成本 D.推动官僚体系走向崩溃
表1清代前中期安徽歙县地价与地租统计
时期
地价(两/亩)
地租(斗/亩)
顺治年间
12.17
/
康熙年间
7.96
20.27
雍正年间
13.18
18.29
乾隆年间
23.15
23.86
嘉庆年间
20.92
24.22
据表1,可以推断当时
通货膨胀异常严重 B.土地兼并得到遏制
C.农民赋役有所减轻 D.耕作技术发展缓慢
8.19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在清政府招垦政策的鼓励下,一批又一批移民从湖北、湖南、河南和苏北等地,涌向苏南、浙江、安徽和江西,形成了大规模“下江南”的移民潮。这一移民潮出现的背景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民族工业的兴起
C.江南社会的重建 D.国防重心的变化
9.图2为清末画家吴友如(约1840—1893年)的作品《别饶风味》,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半殖民地秩序形成 B.饮食习惯全面西化
C.女性地位大大提高 D.生活方式中西合璧
10.1896年,早期心理学著作《治心免病法》翻译出版后,在中国士人中广泛传阅。他们从该书中窥见“凝结与鼓荡之力量”,进而强调其对“保身爱国”与“种族之振”的意义,构建起“爱国”“保身”和“治心”的逻辑关系。这反映出当时
A.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B.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C.西学传播范围的扩大 D.阶级矛盾日趋激化
11.1912年5月,经临时参议院反复讨论,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五色旗最终被确定为中华民国国旗,并将湖北军政府寓意内地十八行省武装反满的十八星旗定为陆军旗,同盟会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则被定为海军旗。这一做法旨在
A.打击清朝政府 B.继承革命传统
C.传播共和观念 D.维护政局稳定
12.20世纪20年代,英美等列强援引《九国公约》要求对中国铁路运输的中外货物实施平等运价。北洋政府坚持对国有铁路运输的中国货物征收低于外国货物的运价,直到其统治结束都没有妥协。北洋政府此举
A.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B.旨在维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违背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D.借助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