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11-
内蒙古鄂温克旗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文学的诞生及成长源于文学与网络的双向互动。从文学角度看,网络文学是文学以文化内容和文化行为的方式进入网络,最终使得传统文学基本的表现形式和价值追求被“引渡”到网络中;从网络角度看,互联网作为媒介工具和文化场被引入文学领域,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交互性、快捷性、消遣性等特征,赐予文学极具差异化语境的能量。网络文学的根本特质,既不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中,也不是科技意义上的“技术性”和市场意义上的“消费性”,而在文学和互联网结合并发生融合反应后产生的“网络性”上。
文学与网络的结合,经受了既相互排斥又彼此吸引的冲突运动。首先,文学在强大历史传统中形成了价值和审美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在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呈现出对新技术相适应的一面,最终使得文学借助技术平台进入网络。这样的融合不仅转变了网络本身的内容构成,也让网络世界成为一个有审美情感、有价值温度的,要素更加完备的生态场。其次,网络通过设立新通道和新机制将文学纳入共同进展的轨道。其中包括建立交互性的反馈机制、嵌入超文本的编排方式、收费阅读和打赏制度等,对文学开放技术驯服和资本诱导,促使文学进展趋向符合大众审美和传播标准。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学提倡的权威性、崇高性和严峻性美学渐渐被大众审美加以消解,渐渐形成了强代入感、重消遣性、易于读者接受的语言和叙事方法。
目前,网络文学从创作、公布到阅读,再到IP开发等环节,均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行业规章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文学与网络之间的冲突角力似乎还不会停止。双方各自用力,在坚守自身的特质的同时,又被动或主动趋向于对方。在这个过程中,文学和网络的胶结处彼此碰撞、溶解、融合、转化后表现出从内容到形式的建构和生成。也只有当网络与文学之间的角力达到平衡状态,“网络性”才会得到充分地显现。
经过二十多年的进展,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了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显著特征,综合二者在创作、传播等方面的差异,基本概括出评价一部网络文学作品的“网络性”应当具备的条件:首先,文本应具有网络身份,即是一个发表在开放网络上的文学文本,符合基本的文学规范和网络传播标准;其次,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和基本道德准则;然后,具有易于网络读者接受,敬重大众审美习惯的语言、叙事、主题等元素;最终,要有与其他相关文艺和文化形式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文化间性,“网络性”的凹凸打算着一部作品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评价网络文学作品,“网络性”是其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摘自桫椤《如何理解网络文学的“网络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而是文学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
B.文学与网络先是相互排斥,然后又相互吸引,其间经受了一个简单的过程。
C.?网络文学通过一些特定的技术手段转变了传统文学,使之更为读者所宠爱。
D.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分在于其表现形式上,在内容上并没有太大差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文学和网络的关系入手,指出“网络性”才是网络文学的根本特质。
B.文章在论述文学与网络的结合时,从文学和网络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C.文章用大量篇幅介绍了网络文学的现状,指明白网络文学今后的进展方向。
D.文章先强调“网络性”的重要,再结合实际分析,梳理出它应具备的条件。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也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进展。
B.由于网络的力气大于文学,所以网络文学的本质是“网络性”而非“文学性”。
C.一部网络作品,假如具备了高度的“网络性”,就基本可以认定它是一部好作品。
D.目前,网络文学的各个环节都进展得比较成熟完善,但还有很大的进展空间。
(二)有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汉语就已形成当时的共同语“雅言”和“通语”了。秦汉时代,语言的统一性更强,西汉扬雄的《方言》中消灭了“通语”“凡语”,就是指当时的共同语。东汉时的洛阳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等,都曾先后成为汉民族的共同语。金、元、明、清四代都曾建都北京。由于政治、经济的集中,北京话的影响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北京话成为明代“官话”的基础语言,“官话”成了明清时期的“共同语”。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公布《关于推广一般话的指示》,完整地赐予了“一般话”科学的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统考版202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理清常用句式第三讲并列句和状语从句学案含解析.doc
- 通史版2025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8单元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_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第22讲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思想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doc
- 通史版2025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第14单元第37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跟踪一练而就含解析.doc
- 辽宁省朝阳育英高考补习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9讲课题2顺乎世界之潮流_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含解析.docx
- 九年级英语下册Unit14IremembermeetingallofyouinGrade7SectionA第1课时1a_2d教案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
- 一年级数学下册1认识图形二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案新人教版.doc
- 全国版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九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试题1含解析.doc
-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计算机系统导论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pdf
- 《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项目教程(活页式)》课件 3-3.反馈的基本概念.pptx
- 《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项目教程(活页式)》课件 3-5.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pptx
- 《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项目教程(活页式)》课件 4-5.LM358测试--输出电压摆幅测试.pptx
- 《智慧照明工程实践》 课件:26.光敏电阻电控系统程序编写(3).pptx
- 《智慧照明工程实践》 课件:43.太阳能充电系统-程序编写(4).pptx
- 计算机系统导论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pdf
- 《智慧照明工程实践》 课件:16.DIALUX软件中进行室内照明设计(4).pptx
- 跨境电商B2C数据运营(初级) 工作领域五 数据分析概述.pptx
- 《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项目教程(活页式)》课件 5-2.TL072测试--输入失调电压和共模抑制比.pptx
文档评论(0)